目前作文课的基本现状是,一学期学生写8篇作文,每两周一篇。教师布置作文题很随意,作文课没有基本的序列,部分教师也没有作文课教学设计及作文批改记录。学生初中阶段上了三年作文课,写48篇左右作文,教师辛苦评改了三年,结果学生作文精品不多,多数学生的写作水平依旧不敢恭维。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觉得语文课应打造精品作文,要质量而不要数量。具体看法如下:
一、阅读课上做好积累与句段练习。
1.做好词语积累。阅读课要坚持用词造句和连词成段练习,并且要将这两项练习坚持下去,落实到每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把这一项事情做得更有趣味,不能单调地采用一种形式,避免时间久了,学生失去兴趣。
2.做好修辞与各种写作手法的训练。教科书上的文章可以说篇篇都是精品,每一篇文章中都有很多亮点,抓住这些,与语言积累紧密结合,即满足了学生语言需求,又能很实际地理解修辞与各种写作手法的运用,此乃一举两得的好事。
3.做好文章结构的积累。文章的常用结构在课本上都有,可以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去学习和摹仿。一篇文章内容固然重要,但包装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是不要喧宾夺主,而是要相得益彰。
4.做好主旨的积累。其实,好多主旨都是永恒的,比如亲情类的母爱、父爱、兄弟姐妹情、同学情、师生情、邻居情,等等。古人在写,今人在写,将来也还是有人要写。既然是人类社会,那么与人有关的各类道理与情感都是永恒的,可变化的只能是外物。所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去用文字体验和感受古人或他人早已感受过的一些情感与道理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手段。
二、作文课重视修改,打造精品。
1.不可忽视学生对文章的修改。过去作文课上,学生写一次作文,教师批改完后,很少有学生去修改完成第二次写作。我们认为,一篇作文学生要多写多改,每一次有每一次的重点。从语言到结构到写作手法到主旨,结合对阅读课上的回顾,有目的地进行一次次修正,去打造学生的作文精品,最终让学生有自己的作品集。这样做,既是对阅读课的复习与巩固,又能将写作课真正地落到实处。
2.建立平台,展示作品,激励学生。教师可以通过黑板报、作文讲评课、墙报、手抄报、报刊推荐等多种平台,让学生的作文成果得到展示。这样可以激励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以上只是我们的一些粗浅的想法,真正要落到实处,还需将措施更细化,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也诚邀同行们共同实践。
(作者单位:邢台县晏家屯中学路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