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歌教学现状
有人说世界上惟两种人胆子最大:一是疯子,二是诗人。我想原因很明显,主要说他们敢于直言不讳,从不遮遮掩掩,所以让很多自诩为儒雅的人们听了就有些受不了。但是我们是否也能从另一方面解读呢?那就是,他们说话做事有激情,从不落于世俗的客套,“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鲁迅语)。正是这种被许多人所不齿的品质,却正是我们很多时候所缺乏的,它能够帮助我们透过虚伪的假面,直逼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
既然他们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有激情,那么我们在教学有激情的作者的诗歌时是否也该带有激情呢?先来看看我们现在的诗歌教学现状如何,现举一堂诗歌教学的课堂实录: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首先,解读诗题:旅夜——旅途;抒怀——抒情。
其次,知人论世:简介杜甫的生平遭遇。
第三,找出景物、分类。草、风、樯、舟——细长、微弱之物;星、平野、月、大江——壮阔、阔大之景;沙鸥——孤独悲伤之景。
情感——生命渺小、孤独,漂泊无依、茫然。
第四,孱弱、单薄——个人悲情——深沉厚重。
本来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思路,但是偏偏只有一个空壳,或者说是灵魂的缺失。一切诗歌的核心当是作者融入文字中的激情。但是我们更多时候却偏偏遗漏了这一核心。
现在的诗歌教学课堂,大概有以下一些特征:
1.缺乏诗味
我们很多老师,把诗歌教成平淡的散文,把诗歌课上成了有气无力的知识讲解课,诗歌课变成了诗人生平介绍课、诗人逸闻轶事漫谈课、政治老师的思想说教课。看起来,讲的好像是诗歌,其实这种课老师讲得越多,就距离诗歌越远。我们不反对孟子“知人论世”式的讲解,但是不能只留于知人论世其表,而忘记了还有诗歌本身。讲解身世,是为了更好地讲解诗歌,而不是像现在的很多时候,诗歌教学只是为了教人认字,教人认识作者,教人知道诗人那些逸闻轶事,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们的诗人们真的要在地下永不瞑目地悲哀了!
2.教成记叙文
诗歌有诗歌的内容和形式,它与散文甚而是记叙文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我们在教诗歌的时候,却常常满足于把诗歌教成记叙文,简单地帮助学生理一理里面的人、事、地等,好一点的会在总结的时候,从参考书里拿来一点主旨和感伤什么的,胡乱地应付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这样的诗歌教学,学生学到的是什么呢?除了记叙文的人、事、地、景等还有一个让人不知所以然的主旨句。造成当下这种情景,难道我们不应该反省一下、自问一下吗?
诗歌不是不能讲解里面的叙事,因为古希腊就有优秀的长篇叙事诗,但是即使是叙事诗,也不能上成记叙文,它还是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诗歌。如果一堂诗歌教学课,缺少诗意和激情,那么真的是有点遗憾。
二、诗歌和散文的本质区别——情感的浓度
清代人吴乔在《围炉诗话》中曾言:“意思,犹五谷也。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也。”他的意思是,如果把语言文字比作做饭用的大米的话,那么我们说的散文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煮成的米饭。诗歌是什么呢?是酒酿,是用米饭发酵酿造的酒酿,就是我们说的米酒。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感受到了诗歌和散文的巨大区别,区别是什么呢?在吴乔的眼里是加工工艺或者是所耗费的时间不同。吴乔的说法固然很好,但是还是有点难懂,距离我们的学生和诗歌教学还是有点远。我想在吴乔所说的基础上给出我的理解。
请看下面的几种事物:水、米酒、烈酒。这几种事物最大的区别是酒精的浓度,我们就借用这个“浓度”,把那个比喻改写如下:意思,犹水也;文,则酵而为米酒;诗,则酿而为烈酒。
这样一来,几种事物的关系就更好理解了。我把吴乔那个比喻的相似性由“工艺”改为了“酒精浓度”,借以为“情感浓度”。那么散文、诗歌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情感浓度。散文比诗歌的情感浓度低。
既然诗歌和散文的根本区别是“情感的浓度”,那么我们在教授“情感浓度”更高的诗歌时,是否也应该投入更多的情感呢?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讲,我们的诗歌教学应该具有激情、诗情。
三、有诗味的教学
1.品出诗味
如何教出诗味呢?首先教师要能够品尝出诗歌的诗味来。如果连教者都没有读懂、读透,那么谈何教给学生诗味呢?既然是品诗,那就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品诗的意境,品诗的情调。
尤其是为商品大潮所淹没的当下,不但少有上乘之佳作,就是读者也少有品诗的心境,因为我们多数人的神经都为经济这样一根主脉所牵动,诗情、诗味早已成为奢侈品。所以在当下要想品出诗味,教出诗味,就要充实自己,要大量地阅读诗歌,这是读懂并能品出诗味的前提条件。只有大量地阅读才有可能形成对诗歌的独特感悟,才有可能触类旁通,在解读诗歌的时候左右逢源。
2.读出诗味
已经悟出诗味,下一步就是要能读出诗味,用我们的声音传达出对诗歌意境、情感的理解。也许我们的音质音色没有那么美,但是只要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一样可以感染学生。因为“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只要你的情感够真、够浓,就能感染人。
3.教出诗味
如何把充满激情的诗歌教出诗情和诗味,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我想首先要创设情境。这是读诗的开始,一定要预设一种特定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此情此境之中,充分调动自身的情感因素。其次要顺势引导学生品读,在品读中体会意境,把握主旨。
总之,现在的诗歌教学现状是不能让人满意的,至于如何来改变、提高,这其中见仁见智,但是我想教出诗味应该是最起码的要求吧。
(作者单位:淮安市清浦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