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功利的应试需要,很多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多采用较保守的常规教法,即通篇串讲到底,句句贯通对译,字字点透落实。其过程往往是教者积极地灌输,学生机械地接受;其效果往往是枯燥乏味、沉闷呆板。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冻结,他们的思维能力、探究精神受到阻碍。久而久之,依赖习惯养成,兴趣荡然无存。
在新课程理念下,倡导开放、合作、交流、探究的教学模式,各路教改先锋突破传统,积极开拓,大胆创新,给寂寞的文言教坛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拟采用“逆向法”对文言教学进行一点粗浅的思考与尝试。
所谓“逆向法”,系指先把白话文作为切入点,然后过渡至文言文的教学方法。这与单刀直入读文言、直来直去译文言、糊里糊涂背文言的传统做法正好相反。这样做的理论依据是:
一、有利于学生接受文言新知识
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是学习的一般规律,这种规律同样适用于学文言,学生从小到大接触最多的是现代白话文,因而比起佶屈聱牙、简约晦涩的古文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白话更易让人接受、理解。对于古汉语知识储备不多的初中生来说,突破文言障碍犹如翻越一座大山,隔膜、苦涩、艰难——必须借助白话这个工具才能到达山的那一面。从浅易的白话文切入能使学生感到下手不难,并增强他们继续探究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避免厌烦心理的出现,从而变硬性接受为主动了解的自然自觉行为,为顺利学习以后的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有助于学生领略古文简练的特点
我国几千年的古代文化,大多用文言来记述,简练的文字背后承载着深刻的道理、丰富的内涵,学生通过对照白话文和相应的文言文,不但可以领悟二者之间的承继与变化发展的关系,而且通过思索白话文是如何被浓缩成文言文的,可以更好地体会其文约意丰的特点。这对于培养他们在写作中经济地使用文字、准确地表情达意不无裨益。
三、有益于学生培养求异思维的能力
采用“逆向法”教文言,打破了开门见山“啃”古文的惯性,使学生不仅对这种“逆水溯源”、“反其道而行”的学法感到新鲜,还能创造性地运用逆向思维,融会贯通、灵活机动地学习,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总之,采用“逆向法”教授文言文,符合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开发学习潜能,轻松学好文言。下面谈谈操作中的几点策略:
一、朗读教学中运用“逆向法”
1.把握停顿,顺畅朗读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如果把握不住句读和句中停顿,就会将句子读得支离破碎、牵强附会,则句意非但难以“自见”,而且极易造成曲解。如果从朗读译文入手,体会每一句话的语义、节奏、语气等信息,再来诵读原文,就容易形成正确的第一印象。例如:
白话:其中一只(狼)像狗似地坐在前面。
文言:其一犬坐于前。(《狼》)
译文读成:其中一只/像狗似地坐在前面,那么原文相应读成:其一/犬坐于前。而如果先读原文,很多学生便顺口读成了:其一犬/坐于前。这也就顺理成章地将句意误解为:其中一只狗坐在前面。岂非大错而特错?
2.感悟语义,反复诵读
不妨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读(背)译文,另一组相应地读(背)古文,在这一唱一和诵读加听读的集体活动中,不但记住了语义,而且培养了语感。
二、词句教学中运用“逆向法”
1.讲析词义,注重理解
词句的文白对译是一个教学重点,而这一块的常规教学模式是“文言→白话”(正向),现在建立的模式是“白话→文言”(逆向),即把白话词句转译成文言词句。例如:恰巧遇上天下大雨→会天大雨。这样做可使学生产生追根溯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并调动他们联想、比较、归纳等思维机能,牢固建立文白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逐步提高读译古文的能力。
2.练习造句,加深记忆
先要求学生弄通文言词语的意义,然后据此造出白话句子,再把它译成文言文。如:“汝”——你,(造句)你是我的哥哥(译:汝为吾兄)。这样通过直接记忆再造句,把义项化为简短而又易识记的句子,对词语的意思也就容易理解和记忆了。
三、语法教学中运用“逆向法”
对于诸如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语法现象,也可以用白话文帮助学生理解。
1.特殊句式
判断句:陈胜是阳城人。(译:陈胜者,阳城人也。再译:陈胜,阳城人也。)
被动句:白白地被欺骗。(译:徒见欺。)
宾语前置:有什么简陋的呢?(译:何陋之有?)
2.词类活用
名词用如动词:先攻破秦军打进咸阳的就让他做王。(译: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用如使动词:春风又使江南岸绿了。(译:春风又绿江南岸。)——“绿”活用为使动词。
四、作文教学中运用“逆向法”
几千年的历史说明,文言曾经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运用这种媒介,历代文人墨客创作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留下了大量炼字构意的传世典范。因此文言文中有许多璀璨的精华等待我们去开掘、继承、借鉴和发扬。因此在白话占主导地位的语文教学园地里,为了学好文言文,除了鼓励学生多阅读浅易文言文之外,还要适当运用文言进行作文训练。
1.尝试用文言改写白话故事。例如:
过去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做客,主人给他吃的,他却嫌饭菜淡而无味,主人为他加了点盐。愚人尝到了盐的美味,便自己料想:“味道之所以这么美,是因为有盐的缘故,更何况多放些呢?”于是急忙回家空口去吃盐,吃完,反而得到了苦楚。
让学生将这个白话语段译为文言,不必要求和原文一样,而要和原文进行比照,找出译文的优缺点。这样对文言的词语、词义、语法都会有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对提高学习兴趣有一定帮助。
2.尝试用文言表情达意
让学生把自己脑海中用白话语言进行思索而形成的思想情感用浅易的文言文表达出来。这样做不是倡导“复古”,而是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自觉弄懂记熟文言知识,体会古文的特点,为自主学习文言打下更好的基础。同时对学生养成锤炼语言的习惯大有益处。
(作者单位:赣榆县金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