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牙膏功效少

2011-12-29 00:00:00张芳林
食品与健康 2011年2期


  《第三次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目前牙周不健康者高达89%,老人牙龈萎缩占97%,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等已成为口腔健康的主要威胁。而人们普遍不愿意去为这些“小问题”去医院,一般都选用功效牙膏自行护理。为此,专家指出,“牙膏不是药,口腔出现问题应及时就医,牙膏只能起辅助作用”。
  
  功能牙膏身价翻倍
  记者走访北京多家大型超市发现,市面上销售的牙膏不仅品牌繁多,同一品牌不同功效的牙膏也多达七八种,从清新口气、缓解牙龈问题到牙齿美白、消炎抗过敏等,让人眼花缭乱。但牙膏只要与“药”字沾上边,价格就成倍翻。
  记者注意到,某品牌的特效中药牙膏产品包装上称“对虚火牙疼、牙龈出血、口腔溃疡有迅速改善和预防”效果;某舒敏灵牙膏打出了“强力舒缓疼痛”的宣传说明语;还有牙膏标有“减轻牙龈出血、消除牙龈肿痛、修复黏膜损伤、营养牙龈、改善牙周健康”等功效。在众多的保健及治疗功能的宣传当中,牙膏的“洁齿”功能反而被淹没了。
  这些宣传有“药效”的牙膏价格也比普通牙膏贵上几倍乃至十几倍。
  
  临床评价是关键
  根据国家发改委2008年3月12日颁布的QB2966《功效型牙膏》行业标准,功效型牙膏是指除具牙膏的基本功能之外,兼有辅助预防或减轻某些口腔问题、促进口腔健康的牙膏。功效型牙膏主要功效包括但不限于防龋、抑制牙菌斑、抗菌、抗牙本质敏感、减轻牙龈有关问题、消除或减轻口臭、除渍增白、抗牙结石等。该标准还对功效作用验证报告做了规定。要求功效作用验证研究应在功效成分完成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功效作用验证报告应由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研究所或三级口腔医院出具。该标准已于同年9月1日起实施。但实际上,诸多功能牙膏的外包装上很少能见到由此类医院出具的“临床验证”字样。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教授胡德渝指出,尽管我国目前市场上的牙膏绝大多数为药物(或功效)牙膏,但现行有关牙膏的标准主要从安全角度制定。加之有些牙膏包装上的宣传语存在不符合实际的问题,其宣传的功效没有经过严格科学研究和试验,存在鱼龙混杂的情况,消费者很难正确选择。
  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国家层面尽快建立药物(或功效)牙膏强制统一标准。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牙膏是大众日常消费品,功效是有限的。而且,牙膏功效也与人们正确使用的方法、次数、时间有密切关系。需要说明的是,牙膏不是药物,它只能帮助维护口腔健康。真正解决牙病问题,更多地还需要由口腔科医师作出诊断和治疗。
  
  牙膏成分大同小异
  牙膏的主要成分是在牙齿上起摩擦作用的摩擦剂,占到牙膏的40%左右,其余还有二氧化硅、碳酸钙、磷酸氢钙、发泡剂等。此外,还有体现口感、香味的香精,比如薄荷香型、水果香型,还有保湿剂、增稠剂和功效添加物,以及约占20%左右的水。
  “刷牙的目的是为了清洁牙齿的表面,正确的刷牙比牙膏更重要。”北京人民医院口腔科的张洁表示,“牙膏的主要成分并无太大区别,功效大同小异。从专业角度来讲,牙膏90%以上的作用就是清理口腔环境。牙膏不是药,药物牙膏中的‘药效’只是辅助功能,作用很小。”
  不能否认,部分功能牙膏的保健功能是真实的,但不可能达到治病的功效。比如含氟牙膏确实具有防龋齿的作用;一些牙膏,添加了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草药,对牙龈出血、牙周红肿或口腔发炎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但这些作用必须使用一段时间才能见效,不可能迅速或短期看到效果。一些药物牙膏如果长期食用,还可能破坏口腔内菌群平衡,甚至可能带来其他的口腔疾病。
  秦毅摘自《中国消费者》总第1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