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采取真实案例进行引导,让学生从任务实践中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文章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几个精心设计的任务规划了一堂EXCEL函数课,并提出了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任务驱动;EXCEL函数;教学设计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主要表现是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从而达到和完成教学的目标要求。笔者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解决EXCEL函数的讲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电子表格EXCEL软件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设计制作电子表格、数据管理、数据分析以及与其他程序交换数据。而函数作为EXCEL数据处理最重要的手段,是学生在未来工作实践中处理较复杂的统计管理表格或小型数据系统的主要工具之一。通过学习EXCEL函数的使用,可为没有编程基础的学生学习后续程序设计奠定基础,因为后者将涉及更多复杂函数的嵌套使用。但这一课往往对初学计算机的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如何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在有限的学时里将EXCEL函数的基本要义讲明讲清楚,就需要进行课前的精心设计。
二、EXCEL函数课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学习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导向,它指明了学员完成本阶段学习后,在知识和能力上应达到的新水平。本次课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具体任务的实施体会函数的作用、函数参数的使用规则、函数的基本结构,了解EXCEL函数常用种类,即数据库函数、日期与时间函数、工程函数、财务函数、信息函数、逻辑函数、查询和引用函数、数学和三角函数、统计函数、文本函数以及用户自定义函数,重点掌握统计函数、日期与时间函数、逻辑函数、查询和引用函数、数学和三角函数的使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教师通过观察、访谈、抽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知识基础差异及准备情况,通过调查,对EXCEL函数“完全不会”占30%,“了解一点”的占61%,“对函数功能比较熟悉”的占9%。由此看出,学生在函数这堂课中的初始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别。
(三)具体实施过程
首先结合教材中的实例向学员介绍EXCEL函数的基本概念、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使学员明确函数的实质是软件开发者预先定制的一些计算公式,可通过程序语言,将其内嵌在软件中,供用户直接调用,它是EXCEL处理数据的一种最为重要的方式。从总体上介绍一下常用的统计函数、日期与时间函数、逻辑函数、查询和引用函数、数学和三角函数,使学生对函数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将上节课制作的“学生.xls”中的学生成绩表和学生情况表作为本次课的实验用表,学生成绩表反映了本学期学生的成绩。首先介绍单个函数的使用方法,要求学员利用相关函数在“总分”列计算每名学员成绩总分(见图1),应使用函数:SUM(C3:H3),并用拖拽的方法将其他学生总分计算出来,讲解完之后,由学生自己动手模拟操作一遍。在“平均分”列计算所有科目平均分,应使用函数:AVERAGE(C3:H3),在“名次”列计算学生总分排名情况,应使用函数:RANK(I3,$I$3:$I$20),在“评定”列对平均分在75以上者给予“合格”,否则为“不合格”,应用使用函数:IF(J3>75,“合格”,“不合格”),此列运用了IF函数。到此,对单个函数的使用规则进行总结。
当学生对函数有了初步的了解后,会产生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进一步拓展学习深度。教师可以提出新的问题:如何统计各门科目60分以下人数(见图2)?应使用函数:COUNTIF(C3:C20),“<60”);90分以上人数,使用函数:COUNTIF(C3:C20,“>=90”);各科优秀率:COUNTIF(C3:C20,“>=90”)/18;各科及格率:COUNTIF(C3:C20,“>=60”)/18。教师首先将任务做一遍,然后让学生跟着模仿做,对相类似的问题试着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只把最后结果展示给学生即可,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通过以上几个常用函数的学习,使学生对函数的功能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此基础上再提出更复杂的问题,即运用多个函数联合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如图3所示,已知学生情况表的出生年月,求出该班学生的年龄。由于求解的公式较长,教师先让学生自行讨论,然后将讨论结果通过黑板列出:Year(Now())-Year(D3),最后让学生在机器中利用公式自己实践。
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提高难度,让学生在备注一栏中运用公式输入:当××生日到来时,显示“祝××生日快乐!”字样。首先和学生共同讨论此问题的求解,并在黑板上板书讨论结果:=IF(MONTH(D3)=MONTH(NOW()),IF(DAY(D3)=DAY(NOW()),"祝"&A3&"生日快乐!",""),"")。与大家共同讨论得出结论后,在EXCEL公式栏中将结果输入进行验证。最后由大家自己动手来完成这道公式求解题目。
在教学活动结束前,要求学生必须将完成的任务以文件形式上传到教师指定的文件夹中,并填写任务实施评价表(见表1)。教师结合学员自评情况抽查其任务实施情况,并给出综合评定。
三、“任务驱动”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提前作好任务设计
任务设计对于学习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任务的设计要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要针对实际需要,任务少而精,确中要害,这样的任务可能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
(二)教师要注重角色转换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因而教师要注意改变自己的课堂角色。
(三)做好教学总结与评价
一堂课结束后,必须及时对这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凝练任务的主要思想,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并对学生学习结果给予综合评价,督促学生按照任务要求完成学习内容。
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