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卓越工程师伦理教育

2011-12-29 00:00:00王志新
中国集体经济 2011年1期


  摘要:加强对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是现代工程教育的本质要求,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内在需要。针对我国工科院校工程伦理教育普遍缺失的现状,文章论述了加强工程伦理教育的必要性、主要内容以及对策。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工程伦理;伦理教育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工程教育的质量,服务创新型国家战略,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列入我国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对卓越工程师而言,掌握科学技术固然重要,但能够在未来的工程活动中具有社会责任感、正确的价值观、利益观和强烈的伦理道德意识,能够自觉担负起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道义使命同样重要。对此,工程伦理教育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加强对工科大学生的职前道德教育,成为摆在每一所高等院校面前的紧迫任务。
  一、加强卓越工程师伦理教育的必要性
  高等学校是培养科技人才的阵地,是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2006年我国高校工科专业在校生突破600万人,培养规模居世界前列。高校的工程伦理教育是高等工程教育的奠基工程,强化在校工科专业大学生的伦理教育是塑造卓越工程技术人员必不可少的环节。
  第一,加强伦理教育是完善工程教育的本质要求。与科学相比,工程与伦理、工程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要密切得多。工程活动在社会生产中不是在一个孤立封闭的系统中进行的,它广泛地牵涉自然、人文、社会和精神等方方面面的问题。特别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给工程项目的实施提出了许多新的工程伦理问题与道德冲突:现代工程活动对社会影响不断增长,而人们对事物的道德价值持狭隘的功利主义标准;工程活动的影响不顾及道德传统而强行作用于道德;科学技术传播为主体的现代化进程太快,超过了社会与文化的容忍程度。随着工程活动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对公众和自然切实负起伦理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对工程与技术进行伦理反思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在国际上,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工程伦理逐渐成为一门受到哲学界和工程教育界重视的新兴研究领域。
  第二,良好的伦理素质是卓越工程师的内在要求。在工程活动中,工程师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种工程技术学科和工程类院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工程师的人数出现了爆炸性增加。培养卓越工程师,除了要求他们具备专业技术能力、擅长技术的应用外,还要他们具有在利益冲突、道义与功利矛盾中做出道德选择的能力。也正因此,亚洲三国工程院院长在第8届“中日韩(东亚)工程院圆桌会议”上,联合发出“关于工程道德的倡议”,希望工程师“在涉及公众安全、健康Wh4dDIm8BmHCnnGtGtDgHLqXa/iC6vtWxBWeaTAYUgo=和福祉方面,在各自的业务活动中凭良心行事”,并要求工程师“在他们的业务活动中,遵守高的道德标准,以使工程技术对社会福祉做出贡献,改善人们的生活。”
  第三,加强工程伦理教育是高校德育改革的迫切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工程伦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在未来的工程活动中“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形成以伦理道德的视角和原则来对待工程活动的自觉意识和行为能力”。近年来,我国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业者伦理水平的下滑已成为严重的社会现象,如在工程中的“豆腐渣”工程、偷工减料、乱编数据、伪造工程资料等,尤其是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知识分子道德素养的下降更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忧虑。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中加入工程伦理教育的内容,使大学生的工程伦理素质和价值观念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要求,是塑造未来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保持生命力的生动体现。
  二、卓越工程师伦理教育的主要内容
  马丁和新津格认为,学习工程伦理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的道德意识,要能够熟练地辨识出工程中的道德问题。工程技术人员大多数都知道一般的职业道德和伦理原则,他们还需要更多的知识(如关于各种选择方案的知识)以及需要运用这些知识的技巧,处理现实生活中的伦理难题。卓越工程师伦理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使工科高校大学生明确工程师的社会角色责任,培养工程伦理情感,坚定工程师的职业价值取向,最后落实在工程实践中的道德行为。
  第一,明确社会角色身份是工程伦理教育的逻辑起点。社会角色对个人具有外在的和普遍的限制性,工程师的职业道德也是当工程师成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出现后才被社会要求的。一般来说,工程活动带有明显功利性,这种功利性常常与工程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交织在一起,工程师应该依据自己的道德标准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负责,有效调节工程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以及对工程给其利益相关者乃至工程涉及的生物圈所带来的眼前、未来后果承担责任。卓越工程师的伦理教育,要定位于作为一名能承担社会角色责任的工程师:能从全球和全社会的视角理解工程对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影响,理解工程师的职业职责和伦理责任;清楚工程师的工作是如何影响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掌握本专业的伦理准则以及适用于本专业的法律和安全标准;具备基本的道德推理能力和选择;了解一些重大的工程实践案例,包括正面的和反面的案例。
  第二,养成道德情感是工程伦理教育的关键环节。情感是道德教育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卢梭认为道德教育主要是与人的情感相关联的教育。道德责任情感是由伦理认知转化为伦理行为的催化剂和动力源,工程师由工程伦理认知到伦理行为的转化过程中,离不开道德情感教育。卓越工程师应培养的道德情感包括:一是工程技术人员之间、工程技术人员与工人之间的平等公正、相互信任、互相尊重、以诚相待、团结友爱;二是在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实践中能追求真理、勇于探索、敢于攻坚、不畏艰险、尊重事实、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三是工程技术人员在处理与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时,既要忠诚于雇主,努力工作,对企业负责,又要忠诚于人民和社会,不能以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形式追求企业的利益;四是工程技术人员在处理生态环境关系中的热爱自然,尊重生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第三,坚定价值取向是工程伦理教育的根本保证。价值取向就是人们在一定场合以一定方式采取一定行动的价值倾向。工程师在面临多种道德可能时,总是根据一定的道德价值标准,自觉、自主地进行善恶取舍的行为选择。任何一种技术行为,都灌注者行为者的价值目的性与价值理念,都标志着行为者的道德情感与道德责任意识内容。在价值取向上,早期的工程师作为公司的雇员,工程师在自身的职业原则上“顺理成章”地确立和接受了要“为雇主和公司服务”的职业伦理原则和立场。而当代卓越工程师的价值取向再也不能是单纯地忠诚于雇主,必须把忠诚于社会放在首要位置。正如安格所言:“过去,工程伦理学主要关心是否把工作做好了,而今天是考虑我们是否做了好的工作。”工程师的职业价值目的不应仅仅是“好的工程质量”,更重要的是工程的计划和设计必须符合伦理道德,工程的决策实施是为了造福人类的“好的工程”。
  第四,坚定价值取向是工程伦理教育的根本保证。道德作为一种实践理性,是以实践-精神的方式把握世界,其自律性必须通过主体道德选择体现出来。工程师道德选择的自律性是在一定的过程活动中,对工程中的伦理冲突做出自觉、自主、自愿的道德选择来体现的。因此,工程伦理教育要特别关注如何解决几条职业规范的要求相互冲突的情形,即伦理困境。工程伦理学研究已为我们提出了多种解决伦理困境的方法,如划界法(line-drawing)和创造性的中间方法(creative middle way),德国技术哲学家伦克提出的解决各种责任之间冲突的优先秩序原则等。卓越工程师伦理教育要对典型的工程伦理案例进行评议,提出处理建议,供学生学习借鉴。
  
  三、推进卓越工程师伦理教育的对策
  工程伦理教育是一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互交叉的学科,是适应现代工程建设的需要而派生出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目前,我国国内对大学生的工程职业伦理教育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对工程职业伦理教育的目的、内容、要求、规格、形式研究和探讨还不够普遍和深入,受到系统的工程伦理教育的学生所占比例很低、力度较弱。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推进工程师伦理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加强工程伦理教育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开设工程伦理课程。作为一门正式的大学课程,工程伦理教育始于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以后逐渐扩展到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工业发达国家和我国的台湾地区。加强卓越工程师的伦理教育,也应将工程伦理教育纳入到工程教育目标及课程改革中。一是尽快将工程伦理教育纳入整个工程教育规划,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逐步争取工程伦理教育课成为全国理工院校工程教育的必修课;二是教育主管部门或工程伦理学会应尽快组织人员编写工程伦理教材、参考书及案例分析教本,以形成适合于一般工程伦理教育以及我国国情的教材、教学体系,为工程伦理的教学提供支撑条件;三是有计划地培养教师,整合教师资源,尽快弥补一些学校工程伦理教育教师队伍空缺的现象,既要有一支专业性的师资队伍,进行工程伦理的基本原理的教学和研究,也要加强对工科教师的工程伦理知识培训和教育,使他们在专业教学中进行伦理教育和培养大学生工程伦理意识。
  第二,拓展工程伦理教育的空间。卓越工程师的伦理素质作为现代工科大学生素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一门学科、一个时段的教育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和长期的教育。首先,将工程伦理教育与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使学生能在遵守社会公德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作为现代工程师所应遵循的具体伦理;其次,针对不同工科专业,由专业课教师进行工程伦理方面的案例教育,或将与技术内容密切相关的工程伦理案例贯穿于某门专业课程中;再次,将伦理问题有机地融入教学实习及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引导学生观察、感知、思考工程伦理问题,融化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并使之形成自觉的意识和行为。
  第三,加快工程伦理的建制进程。对工程伦理学的发展起到较大推动作用的是美国工程与技术鉴定委员会(2000年后更名为ABET公司)在1985年公布的鉴定程序,在对申请鉴定的工程学学科的要求中,包括了培养学生“对工程职业和实践的伦理性质的理解”的要求。加拿大工科学生在毕业取得学位以后往往要参加“职业工程师”执照考试,而工程伦理学是该考试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国的工程伦理学研究与工程伦理教育也应该向职业化进程迈进并与国际接轨。我国的工程伦理在职业化和建制化发展道路中,需要优先解决三个问题:首先,修订和完善我国工程社团伦理章程,在社团中成立伦理道德委员会;其次,政府有关部门尽快建立工程专业认证制度,把工程伦理教育作为专业教育评估与认证、“职业工程师”执照考试的主要内容之一;再次,建立和完善注册工程师制度,在注册登记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中注重考察申请注册人员的职业实践和工程职业道德表现。
  参考文献:
  1、2006年我国高校工科专业在校生突破600万人[DB/OL].教育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