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展融资租赁方式的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1-12-29 00:00:00阮旭华
中国集体经济 2011年1期


  摘要:高校规模的迅速扩张对高校基础设施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必然要求高校拥有更好的融资能力。融资租赁方式是高校融资的有益探索,文章在分析高校开展融资租赁现状的基础上,采用SWOT方法分析了我国高校当前开展融资租赁的优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高校;融资租赁;现状;SWOT;对策
  
  高等学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的重大任务。近年来,高等学校招生规模急剧扩张,而原有的基础设施无法满足现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教育事业的发展迫切要求高校改善自身办学条件。同时很多大学进行新校区的建设,加重了高校资金压力。面对快速发展与资金短缺的矛盾,各高校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筹措资金。
  我国高校目前的资金来源主要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此外还有学杂费、科研经费收入、校办产业和社会集资等。尽管财政拨款保持逐年增加的趋势,但仍然难以满足教育发展资金的巨大需求。近年来,融资租赁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和资产运营模式,对解决高校资金困难,改善更新教学设施方面,其以“融物”代替“融资”的金融手段越来越引起高校的重视。
  一、高校开展融资租赁的现状
  融资租赁是二战之后在美国产生的一种新型企业融资方式,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和供货人的选择或认可,将其从供货人处取得的租赁物,按合同的约定出租给承租人占有、使用,向承租人收取一定租金,最短租赁期限为一年的交易活动。通俗来说,融资租赁相当于“借鸡下蛋、卖蛋买鸡”,被称为“第二大金融工具”。
  融资租赁业务步入高校刚刚起步,目前存在普及率低、合同总金额低、租赁期限短、融资成本率偏高等特点。据调查,我国开展过融资租赁业务的高校占所有高校的比例应在15%-20%,高校融资租赁的主要方式为直接租赁及售后回租。虽然目前高校通过融资租赁所筹资金的额度相对有限,相对于其他融资方式,融资租赁业务具有信息披露要求不高、融资手续简便、融资比例高、节税效应、交易方式灵活等优势。高校基础设施如学生公寓、学生食堂,教学科研用的仪器设备、科研成果产业化,以及近年来的大学城新校区建设等,很多高校就是采用融资租赁的模式建设经营。
  二、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也称TOWS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韦里克提出的。SWOT分析是考察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将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从而做出最优决策的一种方法。运用这个方法可以有利于保持优势,清楚定位,改进不足,规避威胁,把握机会,应对挑战。
  融资租赁是高校开展融资的有效渠道之一,为了使高校的资金紧张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本文通过SWOT模型对高校开展融资租赁所处的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针对高校开展融资租赁中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三、我国高校开展融资租赁的SWOT分析
  (一)高校开展融资租赁的优势(strength)
  1、国家政策的支持,有良好的融资环境
  高等教育作为一国的高层次、高水平教育,主要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和战略意义。世界各国对高校教育的公共财政投入力度都非常大,我国近几年来也不断加大对高校教育的财政投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中最引人注意的是“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
  2、融资公司属性与高校融资租赁匹配度高
  融资租赁不影响企业的资信状况,高校诚信程度、投资前景、发展速度等信息基本外部化,容易获得。且租赁公司对高校信息披露的要求不高,融资租赁出租方主要关注项目的现金流量是否充足,而不是承租方的综合效益,对承租方的资信及担保要求不是很高,审批程序简单。
  3、高等学校对金融企业具有较强吸引力
  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作为知识传播者本身就具备教育服务产业方面的优势,合作办学、科研成果转化、教育品牌优势等都会为高校带来经济效益。国人投资教育的需求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将高涨,这些都将为高校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教育产业化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等教育发展的成果必须成为高校的资信度较高,财务稳定,符合租赁公司利益,有利于提升自身的租赁中议价能力。
  (二)高校开展融资租赁的劣势(weakness)
  1、缺乏市场经验和专门人才,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能力不足
  融资租赁业务同时涉及到经济、金融、财务、法律等专业知识,高校由于没有较多的市场运作经验和专门人才,在融资租赁业务中,对租赁期等合同条款预计不足。另外,由于高校很少参与市场经济投资活动,相对于高校以外的其他企业单位,高校在应对市场变化方面显得滞后或是能力不足。
  2、高校自身经营特点与某些融资租赁特征存在冲突
  融资租赁一般弹性较差,租赁期间不能解约。这样在市场资金成本走低时,承租方也只能蒙受损失,即使可以解除合约,高校也得支付一定违约金。同时,租赁资产一般难于改良,租赁条约一般规定承租方不得对所租资产进行技术性改良甚至实质上的变动(日常性修理除外)。高校无法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通用性改良,势必影响到日常的教学、科研等活动。
  3、高校开展融资租赁操作较复杂,资金成本率偏高
  目前高校融资租赁合同总金额平均为1500万元-2000万元,这个数字相较于高校大部分银行贷款合同的金额显然小得多,对于大型的基建投资是杯水车薪。另外,由于国家对高校的管控,高校在融资租赁时需要进行招投标,较其他企业程序复杂,许多投标商不愿接受融资租赁模式下高校那些较复杂的招标、验收、付款程序,同时他们对租赁公司能否及时支付承租金也心存疑虑,有的投标商会放弃投标,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招标竞争性不足。同时,租赁资产的经济寿命和估计残值时主观性较大,操作有一定难度,与实际情形相去甚远,可能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再加上融资租赁大约13%的资金成本率,高校融资租赁的成本就进一步偏高。
  (三)高校开展融资租赁的机遇(opportunity)
  1、国家出台规范性文件,规范融资各方权益
  为了规范融资租赁交易,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历届人大常委会一直关注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1999年人大通过的《合同法》就设立了融资租赁专章,解决了融资租赁交易长期无法可依的状况。此外,《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外商投资租赁业管理办法》、《企业会计准则——租赁》等等,从一定程度上规范了融资租赁各方的市场行为,从制度上保障了各方权益。根据人大代表的提案,又将《融资租赁法》列入立法计划,并于2004年3月正式启动。经过人大财经委融资租赁法起草领导小组和起草工作小组近3年的工作努力,于2006年10月底已经基本完成了《融资租赁法》报审稿,目前《融资租赁法》正在修改审议中。
  2、高校快速发展需要多渠道筹措资金
  我国高等教育筹措资金的渠道历来单一,主要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近年来,我国本专科生、研究生招生规模年年扩张,在校生数快速增长。根据《200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9年度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689所,比上年增加26所;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97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2%。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639.49万人,比上年增加31.83万人,增长5.24%;在校生2144.66万人,比上年增加123.64万人,增长6.12%。高校规模的迅速扩张与基础设施的落后之间的矛盾凸显,面对严竣的资金紧张状况,显然单纯依靠财政拨款难以为继,很多高校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采用多种融资方式解决资金问题。高校的发展需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学杂费、科研经费收入、校办产业和社会集资等都是高校筹措资金的渠道,此外,银行贷款是高校普遍采取的融资渠道,但2004年来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对银行紧缩信贷规模,加大了高校银行借款的难度,而融资租赁则为高校提供了一种新的资金来源。
  
  3、融资业取得了较大发展
  目前,我国只有150家左右融资租赁公司,注册租赁师的认证是空白。融资租赁行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还远未饱和,中国的融资租赁业在未来的几年内将会有一个腾飞,随着我国融资租赁的政策环境和经营环境的改善,市场发展前景很大。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也指出,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产业,要从转变“重买轻租”的认识观念,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拓宽服务领域、控制行业风险等四方面入手。自融资业进入我国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融资公司不断增加,许多企业也认识到融资租赁在投资、融资、促销和资产管理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对于高校来说,更有利于选择优质、有实力、信用等级高的融资公司筹措资金进行融资。
  (四)高校开展融资租赁的威胁(threat)
  1、融资各方缺乏制度约束,存在信用风险
  融资公司目前的资信度还是被市场普遍认可的。但由于我国法律不完善和制度缺失,在融资合约产生及执行过程中,难免产生一些信用风险。表现为:未按照买卖合同规定的时间交货,或者合同标的物存在瑕疵,或者未按照合同的约定提供教学、科研服务,资租赁公司经营不善资金不足等,都会造成各方未能如期履行合同,从而影响高校正常的科研项目和教学进度,损害融资各方的合法权益。此外自然灾害影响租赁物的运输、安装等,从而影响到租赁合同的履行,给融资租赁各方带来损失。
  2、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影响融资租赁成本
  由于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投资环境等变化对约定的租赁项目产生不利影响,如利率下降、科技进步等都会造成高校的融资成本提高,导致原租赁物过时或者效率底下,而租赁合约又不能中途解除,造成高校资金不足或还租困难,这些都会阻碍了高校进一步开展融资租赁业务。
  3、融资租赁业自身发展存在问题
  租赁行业在我国属新兴的行业,虽然近来规范有序,但行业认知度偏低,导致衔接薄弱、支持力低。同时,融资租赁公司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业务环境欠佳、人才短缺、融资困难等。主要表现为:在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前没有对高校市场变化进行全面分析,或因经营不善,致使在预期投资回收期内不能收回投资,使承租人不能如期使用设备,按时支付租金而给出租人带来风险。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高校开展融资租赁的SWOT分析情况(见表1)。
  四、对策建议
  通过SWOT分析我们知道高校要安全有效开展融资租赁,应该抓住机会发挥优势,避免威胁弥补劣势,从而使融资租赁成为高校新的融资渠道。针对高校开展融资租赁的威胁和劣势,本文提出以下对策:
  (一)转变观念,加强诚信建设
  高校应转变观念,改变靠银行贷款的观念,接受以“融物”代替“融资”的融资租赁及并充分认识风险。加强诚信建设,避免拖欠租金、不按质按量返还设备等违约现象的发生,自觉遵守融资租赁的规则,共同营造诚信的环境,保障融资各方的合法权益,实现各方共赢。
  (二)制度保障,规避融资风险
  高校要建立相关的融资租赁管理办法及风险防范体系。融资租赁的资金成本较高,高校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偿还能力,适度融资,并尽可能选择学校急需、盈利性较强的项目。注意选择有融资租赁经验、熟悉高等教育业务、资信好的租赁公司合作。通过严格执行制度,充分认识并注意融资租赁业务过程中风险的防范,建立健全财务预警机制,加强分析和管理,将风险和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三)培训人员,提高业务素质
  高校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筹措资金,对财务人员和国有资产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融资租赁业务的复杂及风险性,要求高校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融资租赁业务的理论与实务技能培训。融资租赁业务同时涉及到经济、金融、财务、法律等专业知识,而高校的财务及国有资产管理人员中缺乏经验和专门人才,如有必要,可聘请专业人士协助参与。
  此外,建议政府成立统一的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行业准则,从宏观上规范高校的融资租赁环境。成立全国及地方的租赁行业协会,促进租赁业的业务学习和交流,有效开展高校融资活动。
  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