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会计国际化在我国倍受关注,尤其在我国加入WTO后各方面都与世界惯例接轨之际,会计作为企业间贸易交往的媒介——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自然也要尽快地与国际惯例接轨。经过几十年的引进和吸收,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已取得积极进展,但由于特定的社会经济特征,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化准则的协调过程仍很漫长。
关键词: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关系;发展趋势
一、我国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一)我国会计准则的形成与发展
1988年,我国首次成立了会计准则研究小组,开始研究企业会计准则,在此基础上考虑制定国会计准则。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并决定在次年的7月1日起施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布及实施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从理论研究步入了会计实务,为我国会计标准体系的建立、完善及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不断发展,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会计国际化,自2004年起,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对新修改的国际会计准则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将我国已经发布实施的16项具体会计准则与之进行对照,寻找和分析差距。在此基础上,2005年修订了我国的会计基本准则,拟定了38项具体准则的征求意见稿并于2006年2月15日由财政部发布,自2007年l月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鼓励其他企业执行。这标志着我国历时十三年之久的会计准则体系建设基本完成。
(二)我国会计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的会计制度一直处于不同经济类型、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实行不同的会计制度的现状。其主要特点是不同行业,甚至行业内不同经济类型企业间、不同部门企业间、内外资企业间采用的会计政策不同,导致会计信息缺乏横向可比性。
1992年底,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发布了工业、商业、农业、交通运输等十三大行业会计制度,并于1993年7月起执行。随着我国企业改制进程的加速及证券市场的迅猛发展,对会计规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鉴于此,财政部于1998年发布并实施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以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维护投资人、债权人的会法权益。
我国会计规范模式经历了“单一制度”、“制度与准则并存”两大阶段。目前,我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并存的模式,在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存在较大争议。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并存的原因主要如下:第一,市场因素。资本市场的需求是会计标准制定与发展的直接动力。我国资本市场的发晨经历了十多年的时间,目前尚处在发展过程的初期阶段。这个阶段的资本市场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并不旺盛,投资人、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资本市场的软约束缺失。但市场经济的显著特征是由市场来引导资源配置,准则作为一种原则性的规范,恰好满足了这一要求。国家作为财务信息主要需求者和信息披露调节者的作用更加明显,而会计制度作为一法律规范,具有较高的统一性和强制性,更能适应这一要求。第二,会计人员的素质因素。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既是法规也是工具,其存在和发展必然会受到会计人员素质的制约。会计准则没有对具体业务处理做出规定,较之会计制度,形式抽象,难以解释和把握,从而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会计制度规定了从会计凭证到登记账簿,从会计记录到编制报告的整个业务流程,易于掌握和操作,从而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相对较低。长期以来,我国会计人员习惯于在制度引导下处理各类经济业务。
二、会计国际化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含义
我国会计国际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计准则国际化,即在制定、修正和完善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充分借鉴国际通行的做法,体现国际化惯例,使会计准则指导下的会计信息在世界范围内可比和有效。二是会计实务国际化,即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应采取国际上先进的会计处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在这两方面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处于核心地位,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程度体现着一国会计发展的国际化程度。
(二)加入WTO后,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1、会计国际化是跨国公司发展的必然要求。国际竞争的加剧、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加快以及市场的变化无常,使得跨国公司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得到了迅速发展。跨国公司通过在国外设立子公司并享有其控制权和经营决策权,而达到节约成本、降低税负和风险、优势互补、增加利润、保持市场份额等目标。母公司为了加强对公司的管理,需要各子公司提供统一可比的会计信息,并编制合并报表;东道国以及居住国出于财政、税收等方面的考虑和对跨国公司的监管,也要了解跨国公司的经营绩效、财务状况及公司的经营成果。
2、会计国际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几十年来,各国双边、多边贸易活动日益增多,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企业从事对外贸易,必然通过客户提供的财务报告来分析评价客户的资产实力、资信状况和风险状况。会计信息已成为各市场主体达成市场交易的重要媒介,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市场交易质量的高低,并影响全球范围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作为商业语言的会计应按照国际惯例,提供可比和有效的会计信息,以提高国际贸易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彪.我国会计法、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发展及其相互关系[J].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