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依据目前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国有资产流失等现象,提出在社会经济改革的新形势下,构置“立体防线”,杜绝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以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和扩大公益服务供给方面发挥更大的效益。
关键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存在问题;对策
事业单位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事业单位,因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资产形成机制不完善,资产配置不合理,产权管理不规范,法规制度不健全等,造成家底不清,导致一些事业单位大量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时有发生;同时,使用效率低下,远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一、事业单位及事业国有资产基本情况
事业单位是指那些从事社会公益活动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机构。这类机构尽管在动作的过程中也可能产生一定的收费收入,但一般来说不足以抵补其全部开支。国有事业单位为履行其职责就必须具备相应的国有资产,这些国有资产的形成和维护尽管可依靠收费来解决一部分,但大部分仍需财政拨款来解决。
事业资产是指由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事业资产来源主要有由国家拨给事业单位的资产,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营活动形成的所有资产。事业资产的表现形式为:流动资产、长期资产、国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其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实施产权管理,保障资产安全,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对经营性资产实行有偿使用并监督其实现保值增值。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目前一直沿袭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虽然名义上是国家所有,但实际上各个单位行使着资产使用权,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就是各个事业单位创收的“自留地”,由此形成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各自所有、各自为政的利益分配格局。由于分散管理和监管乏力,使作为所有者的国家产权虚置,管理失控,造成国有资产配置失衡,浪费惊人,流失严重。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或者看到一些关于避免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报道,而对国有事业单位资产现状却很少有人问津。长期以来,一些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账实不符,固定资产管理混乱,造成家底不清,导致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时有发生,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产权虚置,家底不清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是部门分割管理、各单位无偿占有使用。虽然是国家统一所有,但是实际上无人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负责,形成了产权主体多元化、分散化和责任不清。单位的资产管理意识淡薄,普遍存在着“重钱轻物,重用轻管”的现象,导致“家底”不清,管理混乱。
(二)国有资产无偿占有,闲置浪费现象突出,资产流失漏洞较大,使用效率低下
一些单位固定资产流失漏洞较大:一是公物私用。将办公家具如桌椅柜、电器、电脑、通讯设备如手机、交通设备如公务车等配备给个人使用,这些人调动或离职退休时,除公务车辆外,其他的往往不将公物退还,物随人走,公物成了个人的财产。二是无偿奉送。将固定资产如小车、手机、电脑等无偿送给上级有关领导或关系部门的领导干部。三是廉价出售。将物品或分给本单位干部职工,或大大低于实际价格出售给其他单位和个人。四是承包出租。将房产或设备租给个体经营者,有相当一部分因效益不好或其他原因,造成资产闲置或报废。五是管理不善。固定资产丢失、损坏或被盗,在我们事业单位屡见不鲜。有的单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擅自将单位资产抵押担保;有的单位缺乏市场经营意识,盲目投资,管理不善;有的单位资产处置的随意性较大,不履行资产处置手续,擅自处置资产,改变国有资产使用性质;还有的单位避开财政监督,暗箱操作,收入不入账,形成单位的“小金库”,私分国有资产收益。
(三)“非转经”利益驱动影响社会经济管理职能的发挥
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事业单位为了多给职工发奖金,搞福利,总是将尽可能多的剩余国有资产对外经营,形成非转经收益。但由于非转经后,产权归属不清,无人向经营者追索投资收益和所有者收益,造成单位能直接从中得到利益。这使得单位争相办经营实体,甚至把相当一部分精力用在实体创收上,这既违背了“非转经”弥补事业单位经费不足的初衷,也影响事业单位社会管理职能的发挥。
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管理体制不顺
长期以来,由于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由谁管理、如何管理以及按照什么原则管理等问题,导致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顺。原因主要有:一是观念认识上的偏差。长期以来的“重钱轻物”的管理观念导致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对落空。二是管理机构设置不规范。在宏观管理层面上,有些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宏观管理部门是财政部门,而有些单位则是国资部门。在微观管理方面,许多单位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或专职资产管理人员。三是管理职责不清,职能交叉。四是“条、块分割”造成管理脱节。一些事业单位业务实行“条条管理”,而财务上又实行“块块管理”。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
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法律示范与强有力的政策指导,法律与政策滞后于财产管理实践,是目前事业单位国有单位资产管理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是资产会计核算账簿设置不齐全,账外资产数量大,管理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资产损失现象严重。例如,一些单位在会计核算时,将购置固定资产直接从基本支出中核算,未计入固定资产账,或将捐赠及无偿调入的资产不进行会计核算,固定资产明细账设置不完整或没有设置明细账的现象很普遍,总账与明细账不相符,形成了大量账外资产,导致单位国有资产家底不清,无法验证资产的真实性、完整性。二是国有资产监督不到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转让、出售、处置、变卖等活动中普遍存在没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请国家管理部门审批,也没有进行严格的资产评估工作,而多半是双方协商,私下交易,使国有资产产权变动脱离了国家监督,私自低价转让、出售、变卖和处置国有资产的现象较为严重,导致了国有资产产权变动中国家权益被侵蚀,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三是“非转经”国有资产产权虚置,管理缺位。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单位的“非转经”没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资产转移、审批手续,投资方和接受投资方的权利和资金积累没有明确规定,以投代管,只投不管,无人对资产安全完整真正负责,造成产权虚置,管理缺位。四是管理队伍不整齐,有逐渐萎缩之势。多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都是由财会机构兼管,管得很不到位,有的单位由于领导不重视,基本属于弃管状态。五是管理执法不严格。尽管国家《刑法》明确规定国有资产流失,要给责任人一定处罚,但绝大多数责任人却很少因此受到应有的处罚。
四、完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一)实行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制
明确事业单位领导是其固定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把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作为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审计部门在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时,应将固定资产管理使用情况作为衡量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以提高他们的财经法制观念和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避免“人离账飘”、“新官不理旧账”的现象发生。同时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财务人员的责任感,使《会计法》和相关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并对违反者追究其相应的责任。
(二)借助部门预算实施激励约束机制
对一些事业单位故意隐瞒、少报利用部分资产从事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一经查实,财政部门可直接扣拨当年相应的部门预算支出指标,以此使一些部门或单位主动上报资产由非经营性向经营性转变的变动情况,便于财政部门及时掌握资产的变化过程,以实施动态跟踪管理。利用国库集中支付等手段,在事业单位购置大宗设备和办公用品时,由财政实施集中招标竞标采购和财政统一支付资金,以降低资产的购置成本。建立资产处置时,经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后,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实行公开拍卖,防止暗箱操作和私下交易导致的资产流失。国资部门应尽快出台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处罚办法,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监管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财政、国资和审计部门要加强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管,对未经国资部门审批擅自购置、配备、处置国有资产的,要一查到底。对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特别是固定资产,都要登记造册,建账建卡;对调离或退职退休的人员,要按规定办理公有财产移交手续;对账外固定资产,无论是单位购置的,还是摊派、索要或接受捐赠的,都视同小金库,一律没收。
(三)建立有效的事业单位国资管理新体制
针对国有资产交易规则和特殊经营领域,应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中央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改革,即在坚持国家所有制的前提下,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对于我国事业单位而言,同样有必要建立事业单位国资管理新体制,国为事业单位国资重组是跨部门跨行业的,非常有必要打破现有的条条分割,促使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
(四)紧紧抓住产权管理这一核心
产权管理是资产管理的核心,只有紧紧抓住产权这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开展工作,才能化解矛盾,才能提纲挈领,许多问题也才能迎刃而解。做好产权管理工作,首先要调查研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掌握基本情况;其次应对各类问题分类梳理,研究制定具体对策和解决办法。
(五)将国有资产管理纳入法制轨道
深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必须从建章立制入手,对以往的规章、办法进行清理,建立健全、推行管理体制的一系列法规制度,把资产的形成、管理、使用、调配、处置等纳入法制轨道。这既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法行政和后期保障法制化的重要内容。
(六)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
对事业单位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规范管理,是一个从无序到规范、从分散到统一的过程,涉及面广,逻辑性强,难度大,需要各单位、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需要从工作的落实、改革方案的实施、规章制度的制定等方面认真做好组织领导与协调工作。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Z].财政部令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