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钧:“走出去”的主体应当是民营企业

2011-12-29 00:00:00腾讯财经
中外企业家 2011年5期


   保育钧:“走出去”的战略提出来已经11年了,“走出去”作为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很重要。可惜的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形成战略部署,没有战略的步骤,看不出战略意图,没有法律法规这一系列配套的东西。所以造成的事实就是谁有本事谁出去,谁有关系谁出去,造成国有企业成为走出去成为最先锋。我始终认为像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走出去”的主体不应当是国有企业,而应当是民营企业。
  第一,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和政府是很紧密的。你讲政治,人家也讲政治,所以这就造成许多政治上不必要的纠纷,人家高度警惕国有企业。美国国会规定,国有持股超过20%的企业不接收的,我们好多银行进不到美国,因为是政治银行。
  第二,国有企业出去了之后,人家政府不理你,你这个资产怎么保值、增值?现在国有企业走出去很多,统计的数字是不一样的,商务部一个,外汇局一个,发改委一个,各有各的数据,不知道相信谁好。也就是我们走出去多少,具体多少钱,不知道。所以保值、增值由谁来负责任?这两个方面就决定了走出去的主体应当是民营企业,至少是国有和民营混合所有制企业、股份制企业。可惜,现在除了少数大的民营企业走出去之外,其他民营企业是很难走出去的。首先是外汇原因,现在出口也需要审批,对民营企业自己花自己的钱,为什么我们要管得那么死?一定要进行报批?民营企业想走出去要经过发改委批,发改委批了之后商务部批,然后才能拿到外汇,折腾半年、一年才能出得去。
  所以这种体制莫名其妙,你把国有资本管好,为什么管民间资本,民间资本不需要你操心,他是自己的资产,他比你自己看得还紧。所以我们要有一套保障民营企业走出去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据我们调查了解,民营企业有走出去的很高的积极性,但是将近有一半的企业想走出去,现在是和发改委合作,到境外去办厂、办企业,或者是到境外办研发机构,或者是境外搞营销渠道,真正能够进入战略资源的企业很少,都是被国有企业占了,现在国有企业是不惜工本,做了多少亏本买卖?所以我觉得要真正成为国家战略要顶层设计,顶层设计的思路要调整好。
  至于走出去之后,现在大家都要搞资源、搞能源,这是对的。因为中国缺资源、缺能源,但是不能一窝蜂地去做,人家就恐慌了,中国跑到这里干什么?所以要结成利益共同体,我是到你那里投资,要你的资源,同时带动这个地方的发展,这也是一个包容性。不能走帝国主义掠夺的老路,我要买你的资源,但是要带动地方的发展,这也是包容性,所以要顶层设计,现在迫切需要顶层设计。
  (摘自:腾讯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