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式发展与长治久安目标下新疆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2011-12-29 00:00:00罗玉华
中外企业家 2011年5期


  文化产业被公认为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正被越来越多的地区作为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少数民族聚集的新疆,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为新疆文化产业的开发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目标下,国家举全国之力支持新疆大开发、大建设。新疆更应抓紧援疆的机遇,奋起直追,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产业的发展,能促进经济建设全面提速。
  作为少数民族聚集的新疆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形成了自身的多元民族文化。新疆历史上曾是古丝绸之路大通道,也是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交汇处,多元文化的融会贯通、交流碰撞,构成了绚丽多彩、独具特色的“西域文化”与新疆文明史。长期以来,新疆多民族聚集融合、文化事象纷呈,具有独特的魅力,形成了极其丰富的包括音乐歌舞、语言文字、风俗习惯、服饰与饮食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人类文明留下了极为珍贵、不可多得的世界文化遗产,吸引着世人的眼球。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确定了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目标。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新疆文化产业的开发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对促进新疆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将会有利于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新形势下发展新疆民族文化产业的现实意义
  1.发展文化产业是推动新疆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十二五”时期“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将文化产业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发展文化产业是建设现代文化的抓手和载体,也是实现“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题中应有之意。在文化产业这方面,新疆还是一块短板,目前还没有一家有实力、有影响的文化企业。现在内地很多省区都提出和实施了“文化强省”战略,新疆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就要大力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让文化成为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成为推动新疆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发展文化产业可以有效提高少数民族就业率
  以文化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第三产业有很高的行业关联度,能有效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据统计,自20 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就减少126万个劳动岗位;第二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可创造 26万个就业岗位;而第三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能创造100万个就业岗位,第三产业已成为我国吸纳劳动力就业,顺利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渠道。
  3.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培育新疆民族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文化产业具有投资少、产出大、高附加值的特点, 是当今最具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领域,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增长点。2009年7月,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这标志着文化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从我国的情况看,近些年文化消费需求日益旺盛,文化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平均增速达15%以上,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出6个百分点,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亮点。2009年,全国新闻出版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0%。实现增加值3 100亿元,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指标;我国电影票房年底有望达到100亿元左右,连续5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率。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5个百分点,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文化已渗透到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历史、传统、民俗等文化资源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创意、设计、构思等文化创新日益成为价值创造的重要支点,品牌、形象、信誉等文化形态的无形资产日益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所在。新疆有着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新疆民族文化产业可以培育新疆民族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4.发展文化产业可以有效保护和发展新疆多元的民族文化
  新疆有着灿烂的民族文化,然而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浪潮的冲击,文化丧失正成为新疆各族人民在现代化过程中遇到的严峻挑战。发展文化产业,可以使民族文化与各民族现实境遇密切关联,从而使民族文化与日俱新,传之久远。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联系在一起的,它既可以很好地记录、保存民族文化,又可以赋予民族文化以新的生命力,使之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传播。
  5.发展文化产业可以维护国家、新疆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民族文化的发展状况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特殊的意义。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同一民族或同一宗教信仰的民族跨国界而居的例子比比皆是。若新疆各民族文化得到发扬繁荣,则各族人民会对国家产生强大的向心力,从而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因此,大力发展新疆文化产业,是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时代要求。
  
  二、新疆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构想
  1.转变思想观念
  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文化内涵,确立抓市场份额就是占领意识形态阵地的思想;破除就文化论文化、文化部门是非生产性单位的观念,确立文化经济一体化的思想;破除单纯依赖政府投入和政策保护的传统观念,确立发展文化产业和多元化投入的思想。把发展新兴文化产业的工作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更加迫切的位置。
  2.加强与周边地区和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发挥新疆民族文化的区位优势
  新疆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进行的,必须把新疆民族文化产业放在国际文化产业格局中谋求发展,树立国际视野的大文化观念,扩大和加强民族间、地区间和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活动,以定期与不定期的方式举办各种民族文化交流活动。独特的地缘区位优势,使新疆置身于亚洲大陆中心、欧亚大陆中心,因此可以吸收内地与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充分利用好中国西部联合“走西口”最前沿和中国西部接近世界最大国际旅游客源市场这两个地缘优势,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把新疆优秀的独具民族特色、异域风情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尽可能多地推向国际市场。
  3.培养少数民族文化人才,努力建设高素质、多层次的少数民族文化人才队伍
  加大培养和引导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的力度,造就一支政治硬、业务精、能力强的立志于新疆民族文化产业的人才队伍。发展新疆民族文化产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关键。一直以来,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资源译制一直是制约新疆文化建设的大难题,国家应通过加大投入力度,设立译制基地等措施,培养本地少数民族专业翻译人才。一要将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纳人整体人才培训计划之中,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二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具有文化市场管理经验和文化产业经营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三要建立健全民族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特别人才的保护使用和激励机制,促进文化产业人才管理的社会化。
  4.科学规划、科学立政与科学立法,为文化产业化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规划、发展战略、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等是对微观经济主体的规制,能够起到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防止微观主体非理性行为的作用。因此,科学制定文化产业化发展规划、战略、政策和法规,有助于新疆民族文化产业化的规范发展。
  5.积极拓宽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加大文化产业投入力度
  要在加强政策扶持、政府引导的基础上,加快建立新疆的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一是把文化产业重点建设项目纳人新疆重点项目以优先扶持,二是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发展前景好的文化企业和单位的支持力度,有效解决文化机构国有资产抵押间题,积极发展各种文化、产业的相关保险服务。
  除此之外还应设立民族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对重点产业开发项目和重点企业发展给予资金和技术扶持;制定新疆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优惠政策;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提升和改造传统民族文化产业。
  当前,新疆正处在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时期,正在新的起点上向新的目标迈进。文化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中的地位日益凸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扩大,其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而深刻。发展文化产业是当前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区域性的文化竞争已全面展开,因此,新疆更应抓紧文化援疆的机遇,奋起直追,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