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外国进口奶粉急剧增加,已占有我国奶粉市场的半壁江山,国产奶粉的市场份额进一步被蚕食,将严重影响我国奶制品及奶粉产业的发展。因此,如何应对进口奶制品对我国奶制品行业的挑战,促进我国奶制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是一项重要课题。
一、洋奶品在中国奶制品市场的现状及影响
(一)国外乳企争相掘金中国
据了解,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前,我国奶粉进口量都控制在每年10万吨~14万吨,从未超过15万吨;2009年这一数字上升至24.7万吨;而到2010年又增长了62%。这会进一步冲击国产奶粉产业链,并严重打击国内养殖业。在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一年多时间里,以雀巢、惠氏、多美滋为代表的多种洋奶粉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发生很大变化,具体如图所示:
近年来其他洋品牌也不惜成本,在国内各地开展高端奶粉的推广活动:2009年10月,新西兰培芝公司和瑞士牛奶集团就联手向中国市场推出其第一款婴幼儿高端配方奶粉百立乐;2010年4月,亨氏全球婴儿食品研发中心推出的第一罐亨氏奶粉在国内超市上架(张,2011)。
目前以雀巢、惠氏、多美滋为代表的进口奶粉,占有奶粉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甚至有的超市的儿童奶粉货架上呈现出进口品牌商品虽然只占据四成份额,但销量足足占据六成以上的情形。在洋奶粉成功进人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时,洋品牌又将眼光投向了每年150万的早产儿群体上。两年前惠氏向中国市场推出了早产儿奶粉爱儿加,近日,雅培也推出了喜康宝早产儿配方奶粉。而在洋品牌纷纷进入早产儿奶粉市场时,国内品牌却并未进入此领域。其他有机奶粉如贝拉美、凯莉等全球知名品牌也正在审批过程中,有望进入中国。
(二)洋奶品对中国奶制品市场的影响
1.洋奶粉掌控市场定价
洋奶粉掌握市场定价必将给国产奶粉产业链带来严重的打击。首先,洋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定价权和话语权再次提高。纵观奶粉行业的涨价史,几乎每次都是由洋奶粉带头涨价,洋品牌在国内奶粉市场尤其是中高端市场的话语权可见一斑;其次,加剧国内奶粉市场的竞争,影响国产奶粉的销量并压缩国产奶粉的利润;第三,对国内奶制品产业链也将造成一定的破坏。奶粉进口量的增加意味着对国内奶源的需求量将有所减少,这必将对国内养殖业造成巨大影响,进一步压缩国内养殖业的规模和减少养殖环节的利益分配。
2.我国奶牛养殖业面临生存危机
奶粉进口量的增加,对国内养殖业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由于国产奶源供应紧缺,国产奶源收购价自2009年9月中旬开始一路走高,2010年继续偏高运行,从最低时期的1_2元,公斤飙升至3,2元,公斤,翻了一倍都不止。尽管如此,奶农的收益并没有因此而增加,原因是占据牛奶成本70%的饲料价格去年涨幅达到30%(洋奶粉明年市场份额料超国产)。进口奶粉每增加10万吨,将直接减少85万吨生鲜乳的需求,这相当于减少34万头奶牛。同时,进口奶粉压制了生鲜乳的收购价格,使得养殖环节的效益降低。
二、我国奶品市场的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
1.我国奶品市场的发展现状
2010年我国奶制品行业仍然处于调整和恢复性增长阶段。从具体指标看,2010年3季度奶制品行业的一些经营指标出现不同幅度增长。其中,奶制品产量同比增长9.2%,但同比增速有所放缓;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06.7%,这是该指标的同比增速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首次由负转正。此外,奶制品行业利润总额有所增长,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较之前的季度有所减少,表明行业的盈利状况有所改善。
近年来,尽管奶制品在我国的年人均占有量上升很快,但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同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奶制品消费也极不平衡。目前,城市奶制品销量占到全国奶制品总销量的90%,广大农村奶制品市场潜力巨大,有待开发。随着农村奶制品消费量的逐步增长,我国奶制品行业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我国奶品市场的竞争格局
国内奶制品市场已经逐渐进人成熟时期,行业呈现全国性品牌和区域性品牌共存的局面,同时,行业规范化程度和集中度也有明显提高。行业内大企业的市场份额逐年提高,骨干企业在行业中的龙头地位和导向作用越来越突出,发展速度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规模经济效益更加明显。目前中国奶制品生产企业有1800家左右,其中,前五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高达60%~70%,行业集中度非常高。在国内,除了发展迅速的伊犁、蒙牛外,光明和三元等乳业也稳步发展。同时国际乳品企业纷纷进入我国乳品市场,极大地推动了国内乳品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3.我国奶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屡禁不止的奶品安全事件暴露了我国奶制品市场存在的严重问题,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一方面是商贩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唯利是图的商贩为了利益,宁愿牺牲群众甚至亲人的健康;另一方面,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混乱,食品安全的监督制度也存在盲区,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够,执法不严格。此外,国内奶品行业的多元化竞争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这导致奶品企业的营业费用不断上涨,原料成本上升,奶制品主流产品利润率降低,行业平均利润日趋微薄。
三、促进我国奶制品市场健康发展的对策
1.加强政府调控,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政府的宏观调控应该从政策、资金、市场规范、社会服务等多方面推进奶业的发展。政府的调控可以为奶制品的市场竞争提供规范的秩序,也可以为其发展提供广阔的上升空间甚至是腾飞的机遇。中国还存在着很多技术落后、质量低劣的小厂家,只要有一家出事,就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形象,降低国产品牌的声誉。因此应制定严格的监管制度来监督奶牛生产和牛奶加工行业,以促进奶业生产和加工协调发展。加强对奶制品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促进企业生产和加工协调发展。
2.中国奶企走合作共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本土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和把握比洋品牌有优势,如果中国奶企走合作共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必将给洋品牌带来一定的冲击(卢曦、宗庆后,2009)。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必须强调质量和技术,必须把营养技术和安全可靠性提在首位。质量安全性一直在消费者心中占有主导地位,只有时刻为消费者着想,树立自己的品牌,才能在消费者心中树立品牌的威信。此外,进口奶粉对国产奶粉产业链的冲击并非一两个企业就能应对,而是需要国产奶企走合作共赢之路,在不放弃高端市场的同时,集中精力开拓自己有相对优势的中档市场。
3.扶持国有奶企做大做强,限量进口奶粉。为缓解当前形势,政府可以通过对奶制品企业的直接补贴来扶持国有奶企。另外,应减轻企业税负,为企业提供免息或者低息贷款,通过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提高鲜奶收购价。同时要想办法采用进口配额等非关税壁垒的手段,限制进口奶粉的数量。
4.提高与洋奶品企业合资合作水平,提升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中国奶制品企业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加强与外资外企的合资合作,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培育国际化人才,在更大程度上提升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河海大学(常州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