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2011-12-29 00:00:00胡秀亚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1年1期


  一、初中历史不受重视的原因
  
  初中历史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却引不起许多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
  
  1 历史教育观念陈旧落后。
  虽然新课改在深入进行,但许多教师习惯于“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这样的历史教学,除了应付考试,没有任何用处,很难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是人类的精神故乡,是人类生命力的活水源头”。加之课堂上讲究“师道尊严”和“上下尊卑”,学生的个性被压抑,潜能得不到开发,历史的魅力也就荡然无存了。
  
  2 历史教学手段简单枯燥。
  目前许多教师的历史教学基本停留在依靠“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巴”上,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感受,难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如何走出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误区
  
  在新课改理念下,我们应如何走出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误区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1 树立正确的历史教育思想是前提。
  历史是一部社会教科书,它具有多方面的社会教化和人文精神滋养功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知识宝库,也是人们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一面镜子。“智者受兰千年史氏之书,则能以良史之忧忧天下”(龚自珍语),我个人认为这就是历史的使命感,历史教师的事业之魂。“读史使人明智”,倘若我们有这样的认识,职业荣誉感就会油然而生。就会认识到历史教育不是讲述“陈腐的万年之谷”,而是讲述先祖五千年来遗留下来的文化精髓,就会认识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的教育价值是以古鉴今。这样我们就会产生自豪感,树立敬业精神,不断鞭策和激励自己为完成本职工作而兢兢业业、奋力拼搏,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 开展探究性学习是关键。
  历史探究性学习是指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和引导学生用类似历史学者研究历史的方法,即收集历史资料并运用历史资料去分析问题,并做出合理正确的解释的学习方式。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选好合作探究的内容。开展探究性学习,需以相适应的学习内容为载体。开展探究性学习时应以教材为依据,既可以按照教材内容选取合作探究的内容,也可以通过对教材的整合,分专题进行合作探究。
  其次,教师要勇于接受挑战。开展探究性学习,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因此,教师要有接受挑战的勇气,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培养指导学生探究的能力。
  再次,利用好校外教育资源。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时,获取资荆、信息的途径一般局限于校内图书馆和因特网,很少接触实物史料,导致对历史的感性认识不强。因此,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时,教师可结合探究内容,组织学生走出校,走进博物馆、展览馆、名人故居等去阅读历史、感受历史、探究历史,进一步拓宽视野,增强对历史的感性认识。
  最后,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科学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对探究性学习的评价。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写好课题方案或活动计划,记录好每一次活动的内容,并注意及时整理和保存。②对历史学业的评价。评价历史学业时要以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实施为主要原则,增加探究性试题,尽可能减少单纯的记忆性试题,使学业评价为提高学生的能力服务。③对教师的评价。评价教师时要关注教师设计学习任务的适度性、组织探究活动的条理性、指导学生的有效性等。
  
  3 清楚“学史致用,重铸人格”是目的。
  在历史教学中,应通过让学生学习历史,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与行为习惯,“学史致用,重铸人格”。历史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以其所传授的历史知识担负着文化教育的任务,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能力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历史是一部蕴藏中国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历史;世界历史是一本博大精深的人类文明发展的史册。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典型历史事例来完善学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