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发展,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发展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帮助青少年提高思想境界,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中学历史教学中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在德育上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德育的必要性和如何开展德育。
一、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德育的必要性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果单纯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就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不到培养学生优秀品质的目的。而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教育、引导,能更好地融知、情、意、行于德育中。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中学历史教学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应试教育在许多地方依然存在,这使德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学历史教学应该让学生学会做人,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开展德育
1 充分利用典型事例,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非常多的爱国人物,他们的丰功伟绩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有打败荷兰殖民者、使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的郑成功……近代史上有开展“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总理周恩来,有“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伟大革命家陈毅……无数爱国人物的事例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有热爱祖国、不畏强暴、拼搏进取、自强不息的高尚情操。结合爱国人物的事迹对学生开展爱国教育,可以让学生思考、探索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的原因,进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
2 充分利用典型事例,培养学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现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我们应结合典型事例去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如西汉的司马迁愤而著书,创作了伟大的史学巨著《史记》;伟大的医学家李时珍,奋斗27年,写下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取得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经过八年抗日战争,打败了日本侵略者……通过介绍这些典型事例,可以使学生明白“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培养不出时代的伟人”等至理名言,使他们摒弃铺张浪费的陋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培养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3 充分利用典型事例,培养学生开拓进取、创新的精神。
开拓进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永不落后的巨大推动力,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纵观整个世界,每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都依赖于开拓进取、创新精神。在中国历史上,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典型事例不胜枚举,如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通过学习这些历史知识,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作为祖国未来的中学生在学习中要自觉培养开拓进取、创新精神。
总之,为了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念,完善教育方法,深入挖掘历史教育的德育价值。充分利用典型事例,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热爱祖国。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最终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