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1/QuaA92HRgYFiHr8crZzu6y.webp)
近年来史学界新理论、新观点层出不穷,并且已经渗透到了高考、中考命题中。其中,整体史观尤其得到推崇。近年来在全国各地的中考题中,以整体史观为大背景命题的比比皆是,如南通市2010年中考历史第31题、苏州市2010年中考历史第31题、山西省2010年中考第18题等。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整体史观,并能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提升专题意识,将相对零散的知识点放入或大或小的专题中,把中国历史放入世界范畴内去思考,以专题形式、用整体史观引领我们的中考复习。
一、专题确立的着眼点
进行专题复习的关键是要确定好实用的专题,避免复习的盲目性。一般来说,确定复习的专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
1.可依据历史课程标准确定专题。如,历史课程标准在中国近代史部分要求“认识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知道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为达到这些要求,在复习这一部分时,我们就可以确定一个大专题“侵略与反抗”,将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五次侵略战争作为一条主线,通过这条线索了解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是怎样一步步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了解日本帝国主义是如何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同时以中国人民的反抗作为第二条主线,通过这条线索,使学生了解林则徐、邓世昌等爱国将领反抗侵略的壮举,了解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的波澜壮阔,了解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真理。另外还要将这一段历史放在同时期的世界史中,从而理解以下问题:英国在工业革命后迫切需要打开中国市场,进而发动鸦片战争;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进而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对日本的打击很大,迫使它对外转嫁经济危机的影响,进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可将初、高中教材均涉及的重大问题确定为专题。例如,在初、高中世界历史教材中都讲述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及其意义、巴黎公社运动的概况及其评价、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和探索等内容,这些内容加上中国历史中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及其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等,就构成了一个大的专题:社会主义运动。确定这样的专题,能帮助学生注意历史知识的“中外关联”、“纵横关联”,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形成整体史观。
3.可将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时政等确定为专题。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应增加贴切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现实生活中的热点、时事政治等恰恰符合这一要求。各地中考的中考试题往往也会引入这些材料,创设考查情境。例如,2010年上海成功地举办了第41届世界博览会,这个热点话题也成了各地中考的专题切入点。2011年是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这两个热点同样可以被确定为专题。
二、专题复习的策略
1.课堂科学板书引领。课堂板书是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处理、运用教材的智慧结晶。板书具有体现教学意图,落实教学计划;理清全文脉络,便于提纲挈领;突出教学重点,深化课文内容等作用。建立在教师深刻理解教材、整合教材的基础上的,科学的、形象的、完整的、系统的板书能对学生的复习起到引领作用。如在复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这一专题时,笔者引领学生对比中国历史中“近代化的探索”,设计主板书如下:
主板书比较形象地展示了中外步入近代的不同进程与顺序,以及在步入近代的过程中,中外分别在思想、政治、经济领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较好地体现了整体史观的理念。
2.课后经典例题锤炼。精练是检验学生掌握情况最直接、最明晰的手段。专题训练的试题,可以精选全国各地的中考题。
总而言之,学无定法,但贵在得法,在中考历史复习备考中,教师如果能重视整体史观,巧妙地重组教材,构建新的专题,进行专题复习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