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绿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整改历史课堂教学

2011-12-29 00:00:00黄增强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1年8期


  自2010年秋季起,具有郑州回中特色的绿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全面展开。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绿色高效,摆在了全校历史教师的面前。经过一个多学期的探索和课堂教学实践,结合历史学科特点,我们教研组就绿色高效历史课堂教学形成了以下共识。
  一、观念的蜕变——什么是绿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绿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以不牺牲学生的自有资源(身心健康、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和学习环境(时间空间、和谐氛围)为代价,用最短的教学时间达到最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的教育尝试。
  绿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应该包括一种“模式”;两个“前置”、两次“批改”;三个“标准”、三个“重点”、三个“动”;四个“灵魂”、四种“状态”。一种“模式”:导学—探究—提升—检测。两个“前置”:学习前置,问题前置。两次“批改”:课前批改“导学案”,提高针对性;课后批改纠错后的“导学案”,夯实基础。三个“标准”: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在具体的一节课里达到掌握知识、破疑解难、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心情舒畅,有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三个“重点”:精细的“导学案”;固定的学习小组;循环式展示。三个“动”:形动,课堂上学生动起来;心动,思维在动;神动,思想在动。四个“灵魂”: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发动学生;发展学生。四种“状态”:情绪状态(兴趣、热情);交往状态(倾听、讨论、互助、展示);思维状态(质疑、对抗、深度、广度);生成状态(收获)。
  二、行动的突围——如何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绿色高效”
  如何把“绿色高效课堂教学”的理念真正落实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认为“导学案”是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绿色高效的主要载体和抓手。
  首先,“导学案”的设计应该绿色高效。“导学案”的设计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主体性原则、目标性原则、导学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探究性原则、情境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实用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等。下面,笔者以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一单元第三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为例,结合选修课的特点,谈谈“导学案”的具体设计、应遵循的设计原则和体现的教学模式。
  其次,“导学案”的使用应该绿色高效。下面,仍以“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为例说明“导学案”的使用方法。
  1.课前使用——学生独学为主;教师“独学抽查”、“二次备课”。学生在独学前,首先要全面了解“导学案”上的课程标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等模块,做到有标可循、提高效率,然后再阅读课文展开独学。
  教师要对学生的独学情况进行抽查,既是对各小组学生独学效果形成评价,也是对学情开展深入调查,确定哪些问题学生已经解决、哪些知识在课堂上要重点讲解,以便学生在对学、群学、展示时更有针对性,找准新课题学习的起点,把握学习进程。这是教师的“二次备课”过程。
  2.课中使用——学生对学、群学、展示、整理学案,教师则重在关注学情动态、学法指导和学习过程。课堂上学生先对学后群学,有利于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实现分层学习、同步提高、整体推进的目标。当然,在对学和群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把讨论中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和讨论成果及时记录在“导学案”上,以便在展示互动时交流。例如,本课内容提出梭伦的“很多改革措施都带有折中色彩”,具体哪些措施带有折中色彩,部分学习小组就对此展开讨论。通过讨论,他们认识到:“解负令”使广大平民成为享有自由权利的公民,但同时允许贵族保留祖传地产,使他们保持优越的经济地位;财产等级制度一方面使下层公民分享了部分政治权利,另一方面又确保了第一和第二等级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着绝对优势。这些都体现了改革的“折中”色彩。这一讨论成果为后面的“课堂探究”和展示做了一定程度的铺垫。
  小组展示的是“导学案”中预设问题或对学和群学中生成的有价值问题的讨论成果,特别是后者具有极强的展示交流价值。
  展示后,学生要对“导学案”进行整理。整理的内容包括:整理问题、整理知识要点、整理知识结构。通过整理,将知识点串成知识链,将知识链结成知识网。
  由于“导学案”本身具有导学功能,教师的教学策略通过导学案得以整体呈现,因此教师的主导性应该体现在各组学习中,关注学情动态、学法指导和学习过程,扮演“指导员”的角色。
  3.课后使用——学生整理归档,教师批阅修订。学生定期整理“导学案”,教师批阅学生整理好的“导学案”,在批阅中反思“导学案”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导学案”。例如,关于梭伦改革在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历史进程中的地位,我们强调其奠基石的作用,主要是从梭伦改革措施的作用分析,忽视其对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的影响,这样“奠基石”的地位缺乏说服力。因此,在最后修改“导学案”的过程中,我们弥补了这一缺陷,使“导学案”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