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心理活动课;效果;南风效应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追寻理想的心理课教学效果,但一直都未能如愿,这可能也是心理学同行的一块心病吧。何为理想的心理课教学效果?我想用一个有趣的心理寓言来呈现:
南风与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发威,拼命刮,寒风刺骨,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大衣越裹越紧。而南风则是徐徐吹动,行人觉得温暖,继而觉得太热,开始脱掉衣服。南风取得了胜利。
大家看了这个寓言就知道了,理想心理课说白了就是要实现“南风效应”。下面,我想结合我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心目中的理想心理课效果——“南风效应”。
从学校心育对人个性发展的影响来看,它不应该像北风一样是一种严肃呆板的说教或居高临下的训导,而应该像南风一样徐徐吹暖人心——创设一种体验式的心理场,在这个场中实现一种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建立人际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友爱关系,营造一种人性化教育的融融氛围。从人的本性上说,每个人都有“认同的需求,隶属的动机、被爱的欲望”,社会学家称之为“社会性饥饿”,而班级心理课就是基于这样一个个体心理需求的结合体,是一个“社会——心理”团体,是一种互动的团体的过程,这个过程会产生影响团体成员及整个团体的力量。
理想心理课以全班学生为对象,运用适切的辅导策略,借着团体互动,协助学生重新评估自己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调整认知与增进适应能力,以预防或解决问题并激发学生潜能。在教学现实中不少学生习惯了在课堂上无声无息地存在着,他们也自然会习惯性地以这种状态进入团体辅导场所中。在这种情形下,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突破这种固有生存适应模式,重新构建团体中人际行为世界,让学生成长为独立思考、自主自动的个体,给予自己成长发展的契机。这种建构历程的基础就是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活动课心理场。
一、教师的形象是营造和谐、安全的心理场的关键
几乎所有关于班级气氛的研究都肯定一点:造成班级气氛的因素虽多,而其主要的缔造者,无疑的是导演者——教师。教师以何种形象对学生进行辅导73b5d80ff238bfb42c24aa36635e4e48,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倘若教师在活动中处处显示着权威的身份,对学生的行为、想法指手划脚、评头论足,肯定会造成师生间的紧张、不安全气氛。在这种气氛下,学生就会习惯性地回到原有的生存适应模式,或以沉默来保护自己,或以附和教师来稳定自己在教室中的原有地位。在这种情形下开展的心理活动,不仅无益,反而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这与心理辅导的本质相违背。林孟平博士说,辅导是一种关系,这种关系能给被辅导者一种安全感,使其可以从容地开放自己。构成这种和谐关系的核心是辅导教师的人格形象。
1.以“真诚的我”组织活动
每次班级心理辅导课都应有一定的目标,教师首先要明确这次活动要提供给学生哪方面的帮助。而在具体的组织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关注的不是“我的目标达到了没有”,而是“有没有助人自助”。当教师心目中一直在考虑是否达到活动目标时,他所面对的学生在无形当中就会变成一种受教的工具。教师关注的是自己的任务有没有完成,自己有没有收获,却将活动的主体——学生给忽略了,就会为了赶时间而漠视学生吐露的心声。学生在自己的真情遭受冷遇后,就会回复固有模式,剩下的就只有沉默或应付而已。因此,教师在活动中应真心诚意地为学生着想,出于对学生一种真实可靠的关心与爱护,让学生开放自己。辅导活动中,教师在把握好辅导目标、思路的前提下,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积极地给予回应,真诚地为学生着想,发现他们需要帮助的地方,深入地组织讨论,真正达到助人自助。
2.以“真正的我”参与活动
学者们都同意,除非教师能够在活动过程中显示出一定程度的真诚,否则学生就不可能有所改变。所谓真诚,就是在辅导过程中,教师应以“真正的我”呈现,就是在活动过程中不戴假面具,不作种种防御来保护自己,很自然地和学生相处。例如在活动开始时,很自然地微笑向学生问好,而不是等班长喊“起立”后才这样做。在交代活动目标时,以委婉的语气说“现在,我们一起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学生会很愿意开放自己,与活动融为一体。如在《赢得更多的朋友》一课中,当学生与自己的朋友坐在一起后,教师说:“看到你们能和朋友在一起,真让我羡慕。我也有很多朋友,但现在我不能和他们在一起,不知你们能否接受我成为你们中的一员?”学生热烈响应,教师也在此时此刻融入他们之中。教师的种种言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自由的空间,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是被辅导教师所接纳和信任的,能够让学生自由坦白地表露自己而无需顾忌。
3.以“真心的我”关注学生
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需求与动机,用以促进自己的成长和提高,而且每个人都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潜能,即使是心理适应不良的人也同样如此。因此作为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心理课和文化课不同,这里没有所谓的差生和优生,这里的每个学生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关心。因此,教师有责任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被自己注意到,要敏锐地从学生的眼神中、体态语言中感觉到他(她)是否真正参与了活动。
二、参与小组合作是营造和谐、安全的心理场的基础
班级心理辅导要营造和谐、安全的气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说话,其基本方法是改变座位的排列组合,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活动中去。
1.座位的排列有利于消除学生的防备心理
一般课堂上较多采用“插秧式”座位排列方法,把这样的座位排列运用到团体辅导中来,学生入座后的第一感觉可能是“我在课堂上”,会产生“我必须认真上课,遵守课堂纪律”的想法,采取的行为就是端端正正地放好手脚,同时也让每个学生的心理处于一种防备状态——时刻提防自己不要有不守纪律的言行产生,以免招来老师、同学的不满。这种状态直接影响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团体辅导的座位排列就是要打破这种方式,采用“随机分组,动物分组,拼图分组等”多种分组形式,6~8人一组坐在一起,坐时让每个学生较方便地看到其他组里的同学,这种安排方式因为较新鲜而引起学生兴趣,因特殊而降低学生的防备心理。
2.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大胆表现自己
为达到每个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目的,也为了开阔学生思路,可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当一组学生以围坐一起或其他方式在一起讨论时,组内无形中会产生一种和谐、亲切的气氛。因为当时,每个学生能看到彼此,即使不说话,目光的交流就会给在发言的同学以莫大的鼓励。又因为人数适当,小组内拥有足够的信息源,又保证每个学生均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而且同学间的相互补充会对问题有更深入的看法。学生在组内有发表意见的机会,会有一种支持力促使他在班级中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是营造和谐、安全的心理场的基本途径
任何学习都从情境开始,只有活动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降低心理防御水平。因此,在辅导中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情境,让学生充分体验角色情感,从而更自信地开放自己,表现自己。
1.心理游戏的合理运用有利于学生开放自己
游戏是学生包括成人普遍喜欢的活动,关注和参与游戏是人的天性。游戏创设了一种情境,并可将情境组合成有意义的“产品”,比如在活动的开头安排一个热身游戏导入,学生乐于参与,而且过程中充满了快乐。在这种轻松愉悦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开放了自己,主动地加入到下面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合理地插进一个游戏,可以使气氛更和谐、轻松,在游戏中学生没有输赢的心理负担,更乐于表现自己,开放自己。
2.小品、影片等和讨论的交叉进行,能增加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兴趣
小品、影片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将这种形式恰当地运用到活动中,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会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同时,这种形式表达的意思更明白、直接,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对自己也更自信,在这种情境下,学生就会主动表现自己,开放自己。另外,还有故事接龙、角色扮演、家庭树、哑剧等多种活动,只要设计得当,运用合理,对安全辅导氛围的营造是大有益处的。
其实,一个“南风心理场”的营造得益于多方的融合,最终还是归结到一个字——“爱”。因爱而真诚,因爱而感动,因爱而开放自己。爱能营造出“南风效应”。
(稿件编号:110114009)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第80中学,广州,510545)
编辑/于 洪 舒 娟 终校/吴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