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命融入党的事业

2011-12-29 00:00:00贾国祥
中华儿女 2011年13期


  “除非死亡,不然,就没有什么能让我倒下。”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质量。”
  说这些话的人,是武警指挥学院营房处处长陈天立——一个做过三次癌症手术,小肠被截去22公分,大肠被截去30公分,却依然笑面人生的人;一个命途多舛历经九死一生锤炼却越发坚韧如钢的人;一个认为乐观是最大的免疫力、工作是最好的药品、信仰是最大的精神支撑的人。对他而言,这不是大话,不是口号,而是历经生死后的彻悟,是实实在在用生命践行的人生信条。
  
  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赛跑,全身心投入部队建设当中
  2009年5月26日,陈天立被查出患有直肠癌,需手术治疗。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学院一片瞠然,每一个熟悉他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没想到整天笑呵呵、精力充沛的像一个永远转不停的陀螺似的他,竟是一位肿瘤患者。
  其实,早在陈天立28岁那年,就因为患有结肠癌而被切除结肠18公分。1995年,旧病复发,他再次被推上手术台,切除直肠15公分。养病的日子里,他想到了很多。他觉得自己已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没能阻挡住死神的脚步。人是何其的弱小。病床上的他陷入了绝望的深渊。然而他不甘心就这样离开!父母的养育之恩组织的栽培之情还无能为报,生命的追求人生的梦想还有许多没有实现。在大家的鼓励下,他振作了起来,决定战胜病魔。
  也许只有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人才会顿悟,才会知道自己究竟需要的是什么。此时的他明白了一个道理:虽然我们不能把握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把握生命的宽度和厚度。明白了这一点,他像涅槃的凤凰,心境一下子得豁达开朗。他对自己说,哪怕只有一天生命,我也要活得精彩。
  为适应新形势下武警部队人才培养需求,2007年5月,总部党委决定将武警指挥学院从天津市郊区迁至市区。同年9月,总部首长在学院领导的陪同下,考察新校址。机会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这一次陈天立来了个精彩亮相,从校址的长宽多少,面积大小,距火车站、飞机场等地多远,周边社情如何,陈天立张口就来,如数家珍。此时的学院正苦于没有一个熟悉情况,懂营建的人,加之他又是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的高材生,陈天立顺理成章的被正式调入学院,参与到新校区的建设当中。他发扬“白加黑、五加二”精神,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经常通宵达旦,加班加点,把自己对部队的满腔热忱化为火热的行动,融化到学院建设当中。
  在他的履历表中,只有辉煌业绩,没有病历记录,学院没人知道,他曾是位癌症患者。而他自己,也刻意隐瞒了这一点。他不愿意别人把自己当病人看。新校区建设,是百年大计,他迫切地希望能参与其中。“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他希望有一天,即便自己不在了,也不要像一粒尘埃似的去的了无声息,而是能留下一些让人能记住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也许以后的某一天,后人览于斯,也会念及此乃某某人所为。
  病魔是无情的。意念可以控制物质说法是荒谬的。2009年3月,陈天立的身体发出预警信号,他低压为140、高压为190。但工程到了攻坚阶段,他一直无法抽身。到了5月上旬,他的腹部开始发胀、发疼。他还是没想着去医院,他想再坚持坚持,等新校区竣工了,那他就了无遗憾了。到了中旬,疼痛一天天加剧,严重影响到工作,他不得已到天津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检查。结果是需立即手术。可他隐瞒了检查结果,又一头扎进工作中,把手术的事置于脑后。最后学院领导得知实情后,才迅速于5月31日把陈天立送到医院。
  6月2日上午9时,陈天立被推上了手术台。手术前他说:“这次手术,能不能挺过来,我心里没底,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恳请组织对我的家属和小孩予以关照,我这辈子,欠他们太多了。”一句话,让院领导的鼻子再一次发酸,他承诺,不论工程的事还是家里的事,都让他一百个放心,组织都会尽心竭力。
  因为几乎失去过,所以更加懂得珍惜。为抓往有限的时间,他和时间赛跑,和死神赛跑,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全身心投入部队建设当中
  
  只有把党和部队的利益举过头顶,才能够做到无私无畏一身正气
  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韧,无欲则刚。”陈天立说,只有把党和部队的利益举过头顶,才能够做到无私无畏一身正气。在陈天立心目中,党的形象、部队利益,是至高无上的。
  陈天立是新校区图书馆、礼堂两大工程及水、电、暖、地热、绿化、道路等配套工程的负责人。从干工程第一天起,他就为自己立了个规矩,决不“沾亲带故”。别看他平时总是笑眯眯的,见到施工单位的每一位员工,都非常客气。可是对工程建设,对工程进度,对工程质量,他眼里揉不进半点沙子。一旦查出问题,丁是丁,卯是卯,坚决查处,决不手软,毫无回悬余地。
  2008年12月27日上午8时,基建办工程例会一结束,陈天立就带着监理和技术顾问关建国检查礼堂基础钢筋绑扎情况。检查中,他发现出口地梁主筋的尺寸有点不对劲,比规定用的钢筋细了一些。他马上令其返工,重新绑扎。起初,对方觉得问题不大,认为他小题大做,不想返工,甚至还给他好处费企图私了。他义正辞严地说:“工程质量无小事,一个小小的疏忽和失误,都有可能酿成大祸。”项目经理实在拗不过他,只得乖乖的重新作业。
  由于他坚持原则,铁面无私,处罚严厉,一段时间,一些施工单位的负责人对他怨气很大,甚至背地里给他起了个“笑面虎”的外号。但随着接触的不断深入,尤其当他累倒在工地上的消息传出后,他们对他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当他们的工程顺利通过验收的时候,他们把对他的怨气全部变成了感激和敬佩之情。他们发自内心地说:“我们的国家,要是多一些像陈处长这样的人就好了,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豆腐渣’工程了!”
  “亲情”诚可贵,“友情”价更高,若为集体故,二者皆可抛。陈天立把党和部队的利益举过头顶,做到了无私无畏,一身正气。
  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到党的事业当中,才能增加生命的广度和深度
  生死劫难的背后,是陈天立对人生真谛的领悟。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到党的事业中,才能增加生命的广度和深度。
  新校区刚开始设计时,有一个难题摆在院党委面前:在天津市道路规划中,有一条宽30米、长600米的主干道将通过新校区,而且很难更改。院领导做出批示,一定要协商有关部门,千方百计解决这一难题。受领任务后,陈天立就一次次地找规划局有关领导汇报困难,可每次都无功而返。可陈天立毫不气馁。他每天和规划局的干部一样,准时准点去报到,甚至去得比他们还早走得比他们还晚。有一天,心急如焚的陈天立按捺不住,和规划局副局长刘荣争执起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争吵过后,刘荣反而被这个与她吵得面红耳赤的武警深深打动了。一个人为了部队工作,为了党的事业,能如此尽心竭力,她被感动了。陈天立的建议最终被采纳了。一块挡在新校区建设前面的拦路石,终于被推开了。
  一个有能力的人应该这样定义:他是一个能让自己和自己周围的人都能够受益的人。陈天立增加了自己生命的厚度,也带给了单位,带给了自己的事业巨大的成就。
  如果说健康是一种财富,那么陈天立无疑是个不富有的人。在陈天立的生命里充满了病痛折磨和对生命的无法把握。然而世语有曰:“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
  责任编辑 张向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