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波 陕西省政协副主席,中共陕西省委统战部部长
六月的西安夏意盎然,城市一派欣欣向荣。
陕西省政协副主席,中共陕西省委统战部部长周一波,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像这6月的天气一样,忙的热火朝天。他还是人们熟悉的高大身材,略显清瘦的面庞上依然平和,深邃的眼神告诉我们,其实他没有一刻停止对于工作的思考。
今天的周一波,在陕西省政协副主席,陕西省委统战部部长的工作岗位上还是一如既往地保持他平和和不愿以一种阢陧张扬的风格示人;他工作勤谨,处事思考总能在细微处找出事物的发展规律;在他看来认清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执政为民,只有心系人民才是当政者的一切行事之本,数十年如一日,他是这样说的,更可贵的是他自己身体力行也是这样做的。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周一波喜爱人才,对人才求贤若渴,他始终认为人才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和第一资源。
早在2003年时任榆林市委书记的周一波,看到榆林经济高速发展,而榆林的文化建设和文化遗产的挖掘远没有经济发展得快,他毅然决定大力实施人才系统工程战略,在他的主持和带领下建立了市级领导联系专家、“两带一帮”(1名专家带1名市县乡领导,1名苏州干部带1名对口单位的干部,被带的干部带1名后备干部)和“三给一罚”(腾出好位子给人才坐,盖起小洋楼给人才住,拿出百万元给人才奖,浪费人才要重罚)等制度,并采取“5个1批”(盘点1批、培养1批、借1批、聘1批、调1批)的办法,联系各类人才509名。在领导干部选任上坚持“以德入围,以绩入选,人才取胜”的原则,1批优秀年轻人才走上了领导岗位。他利用自己的艺术特长为拔尖人才画像;并亲自给受表彰的专家和人才送上自己亲笔签名的联系卡,卡上写着“随时欢迎您的光临,随时恭听您的建议及批评”及办公室电话和手机号码,宣示自己求贤若渴之心。
2003年新上任榆林市委书记不久的周一波主持现场办公会,把浮存3年多时间无班可上的“引进人才”郭培才安排到专业对口的单位上班,并代表市委、市政府向饱受委屈的郭培才真诚道歉。周一波向人才道歉的胸襟和胆识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周一波始终没有把自己做事的初衷和自己的政绩联系在一起,2011年“两会”期间,他面对着北京的高楼林立似乎在思考什么,当汽车行驶到一栋很宏伟的大厦跟前,他说这座大厦真漂亮,但当他定睛观看时,发现这座大厦是某地的驻京办事处所在地,并且以当地的名字命名为xx大厦,周一波扭过头对记者说:“好大的面子工程,好大的政绩工程!”言外之意就是告诉记者,当政者应多问人民苍生,少弄政绩工程、抹粉工程。
艺术是为工作服务
周一波酷爱艺术,他作为陕西省委统战部部长,陕西省海外联谊会会长,抓住文化统战这杆大旗,时时不忘向世界传递华夏文明,而这些他都是以书法、绘画和音乐的方式向世界传递。著名作家贾平凹评价周一波说:“他身上有天生的艺术潜质,从小就热爱文学,喜欢音乐,醉心书画,他之所以从政是因为办事认真干练,又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才被层层提拔到了行政领导岗位,但他对于文艺的嗜好始终未灭,这是他书法有今天的成就的最基本的条件。”今天这些艺术造诣他又娴熟地运用到党和人民的统战工作中,并取得了世人的好评,成就不可谓不斐然!
早在担任榆林市委书记时,周一波提出并组织实施了“先进文化进万家”活动,工作之余总是把欢乐送给群众,和老百姓一起娱乐。他自幼喜好吹拉弹唱、写字作画,才艺成了他和群众亲和的特长。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他有求必应,许多农民家里有他的书画作品,当地群众称赞他是“百姓书画家”。
周一波跑遍了榆林的山山水水和沟坡大漠,与群众及英模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为了褒扬先进,他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为榆林市的劳模英才绘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神采飞扬的肖像,并抽暇登门送给劳模及其亲属,在当地传为佳话。几十年来他一直酷爱各种艺术,家里挂满了他的书画作品。执政榆林,大量繁重的工作使他每天只能休息几个小时,但始终精力充沛,因为他有文化滋养。正因为这样,他才能在沉重的压力下和浮躁的环境中,不断变压力为激情,变浮躁为沉稳,始终把握着工作的主动权,使工作常干常新。
用文化艺术向世界传递华夏文明
2011年4月5日至11日,前往中央美术馆参观“子夜墨魂——周一波画展”总是人流不断。这场没有开幕式也没有闭幕式的画展,轰动京城,吸引了众多慕名从全国各地赶来的美术爱好者以及首都美术界的专家、学者、评论家,众多观众被周一波的画作所吸引,所钦佩,所共鸣。展览期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兼秘书长李建国,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现场观看。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参观完画展后均对周一波书画作品的“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艺术高度和旺盛生命力给予高度的评价!《人民日报》发表评论:让“艺术鲜花‘植根’生活泥土”,对周一波的艺术作品服务生活,让文化为经济发展插上金翅膀的前瞻理念给予充分肯定并评论说这是艺术家思考生活难能可贵之处。“通过作品反映民意、民情、民风,并提出耐人寻味的现实问题,这是周一波画展的重要特点。‘大风吹过黄土坡,还从纸上听民声’,作为中国长安画派的创新人物,周一波的画作不仅汲取了西方当代绘画的艺术精髓,形成了独特的‘水墨杂文’艺术风格,更重要的是始终保持着对脚下大地的热切关注,对民间疾苦的高度关切。”
2010年10月,周一波首次率下属的海外联谊会代表团,在澳洲展开“文化之旅”行程,在首站悉尼市,澳大利亚陕西海外联谊会举办的接风洗尘晚宴上,多才多艺的儒官周一波,不仅当场舞文弄墨,还即席为大家吹奏中国远古乐器“埙”。他双手对握葫芦状的“埙”,在鸦雀无声的包厢内,一曲《陕北沙柳》悠声婉韵轻飘而至,令众多本地华人赞叹不已并报以热烈掌声;中国驻悉尼文化参赞李建刚感言:此可登国内选秀最佳榜;还有听众随即解说道:此曲吹出中华民族生命力的最强音!
一曲演奏完毕,他挥毫书写四字精言大草书时,引发众人围观且争相索字与合影;盛情之下,这位身兼中国书法家、音乐家和美术家协会会员的省级儒官,一鼓作气,挥舞大毛笔,写下了草书“中华魂”、“唐风流韵”、“为善最乐”、“道法自然”(东方文化最高境界)和“吉祥如意”等16幅“四字言”横或竖幅并释疑,分赠澳洲陕西联谊会、李建刚和秦向东领事、《澳洲新报》、纽省前上议员黄肇强等机构、社团和华人;每当一幅大手笔完成,均引得叫好和掌声喝彩。
长期以来,周一波身体力行,不论在国内、国外的各种大小场合,都把优秀的传统华夏文化向世人展示,或是一次书画展,或者是用中国古老乐器演奏一首曲子等都能使世人被华夏文明的精髓所倾倒,让世界倾听到了古老华夏文明的和谐、隽雅之音。
“五十半途,心如老酒;挽两袖清风,存一身正气……”这是周一波这名老党员对自己的戏评,透过豁达的言语,我们深深地读到这位党的忠诚战士对生活的热爱;对金钱,对权势的鄙夷;对人民无限的忠诚!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是的,看到周一波的执政为官,看到他的艺术作品,每每都能深深体会到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他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句座右铭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奋斗、工作;简单、执着,但很不平凡。
责任编辑 张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