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华 与党同龄的老将军

2011-12-29 00:00:00秋鹤马龙
中华儿女 2011年13期


  原北京军区政委、曾任外交部副部长的刘振华,是一位与党同龄的老将军。他虽已高龄,但刚正与果敢的精、气、神儿丝毫没有被岁月洪流所冲淡。走进将军家中不禁愕然,一切陈设简朴自然,如同走进一位普通老工人的家。唯一醒目的是客厅正墙的一幅书法作品,上书两个大字:“正气”,由著名书法家武中奇书赠。“正气”,就始终镌刻在将军的心田里,并伴随他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
  
  战场上彰显正气生死安危置之度外
  1949年广州解放后,解放海南刻不容缓。毛主席指示,1950年春夏之交、谷雨前后,务必解放海南岛!解放海南的任务主要由四野的第40军承担,而刘振华正在40军118师任政治部主任,是年,他28岁。
  临战前,当40军军长韩先楚考虑谁来带队潜渡琼州海峡时,一些干部似乎显得并不那么积极,有的竟请假到后方小病大治去了。这也难怪,28年的枪林弹雨,眼看就要有功可居、有福可享了,谁能保证这一仗没有危险呢?而且这一仗是破天荒的渡海作战,险象环生、危机四伏。作为率部潜渡前行的指挥员不啻于把脑袋放在波涛上,随时都有被冲走和覆没的可能。关键时刻,作为师政治部主任的刘振华,挺身而出。他找到军长主动请战,要求带队潜渡琼州海峡。
  韩先楚军长太了解刘振华了:他在抗日战争时就被誉为“能打仗的政工干部”,1947年就在韩先楚麾下任主力团政委,一贯积极求战,多谋善断,打起仗来总爱往前钻。此时,他能主动为组织分忧、勇挑重担,是再好不过的了。韩先楚军长当即授命刘振华带队潜渡,一场海岛登陆战自此拉开序幕。
  由于金门一战的失利,让许多人对‘海岛登陆’四个字产生了畏惧心理,登岛作战不同于陆战,国民党有飞机军舰,我们没有,而且,战士都来自北方,不习水性……刘振华将军回忆说。当时,很多战士进海后吐得一塌糊涂,不少战士看到汪洋后十分恐惧,“东北虎”成了“旱鸭子”。
  在这诸多困难下,刘振华清楚,军队的基础在士兵,“练兵之法,莫先练心”。于是,他又重新用起被毛泽东主席称赞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大法宝来。
  那还是他任东北民主联军3纵7师20团政委时,该团编入的大量新战士不明白为谁打仗,常有人开小差。刘振华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了“吐苦水、算苦账、挖苦根”诉苦教育,显著提高了战士们的觉悟。该教育经验被东北民主联军政委罗荣桓充分肯定,在东北部队全面推广,后被毛主席称为“新式整军运动”。
  这一经验在海南岛之战中得到广泛应用。“战士要有解决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在战士中搞诉苦教育,坚定了他们的斗争信念。”刘将军一再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战士努力学游泳,于是不怕水;高强度海上操练,于是不晕船。经高强度训练,一位副连长三过海峡,与琼崖纵队的海南地下工作者合作,到海口市区抓了敌人的一个俘虏。”将军说到这里,嘴角洋溢起微笑。
  经过细致周密的准备,刘振华率队出发了。船队航行一小时后,东北风停了,船速减慢,经同行的琼崖纵队副司令马白山建议,刘振华果断命令:以人力代替风力,摇橹划桨,继续前行!橹不够,就用铁锹、木板。战士与老船工们不停的划,很多人手上磨起了血泡。有战士累倒了,爬起来再坚持……到午夜时分,海面雾气缭绕。忽有马达声传来,敌人巡逻艇如幽灵一般若隐若现,探照灯闪闪划过。千钧一发之际,大雾保护了船队,巡逻艇与船队擦肩而过。但是,大雾也让船队偏离了航向,统一指挥几近失灵。船队靠近海南岛时,已偏离原定登陆点几十公里。刘振华一看不好,当即喝令众船:“向我靠拢,强行登陆!”接着,他一声令下,战士们跃身下海,涉水向滩头猛攻。
  此次海岛登陆作战中,登陆船队有两条船因掉队而被敌人军舰击沉,100多名战士牺牲。有的船甚至漂到越南,我军与法国殖民者交接后战士们才回到国内。每每谈及这段历史,刘振华老将军在引之为自豪的同时,总还有难以言喻的痛惜。他不止一次地讲:“我们的战士最可爱,最富牺牲精神!我常常怀念那些牺牲了的战士。”
  
  外交上扬正气国格人格均维护
  刘振华不仅是位能打仗的政工干部,在外交战线上也是智勇双全、刚正不阿的强手。
  1971年,周恩来总理选调共和国少将刘振华出任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阿尔巴尼亚于1949年11月23日与中国建交,两党两国两军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
  为支援阿尔巴尼亚国防和经济建设,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中国人民在自己还有很多困难的情况下,给予了阿尔巴尼亚大量的经济和军事援助,不仅把苏联已停止对阿的援助项目全部包下来,而且还无偿提供大量武器装备。另外,中国先后派出近6000多名专家,帮助阿培养了大批经济和军事技术骨干人才。
  为做好庞大的援阿专家队伍管理工作和抓好所进行援助项目的落实,刘振华上任伊始便亲自到各工地调研一手资料。调研中,他渐渐发现了一些奇怪现象:中国人民省吃俭用,无私给予援助,而阿方却毫不珍惜、任意挥霍、铺张浪费,其口气还大得吓人。比如,中国帮阿方建了两座发电站,上面的仪器缺乏保护,都被小学生抠掉了;许多小孩将又粗又长的大面包放在地上,当成坐垫,吃的时候还不吃面包皮;中国为帮阿方修潜艇,是用外汇从西德买来的锰钢,但是阿方竟用这些钢板去搭建仓库、垫马路;阿方没有棉花,却让中国用中国棉花援助他们,建纱厂、织布厂,然后做成布再卖回中国;阿方向中国提出援建电视台时说,要做到每个农业社都有电视,而当时中国,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黑白电视机都稀罕得很;阿方马路边的电线杆,都是用中国援助的优质钢管做的;中国援助的化肥,被乱七八糟地堆在地里,任凭日晒雨淋……
  阿尔巴尼亚领导人霍查曾毫不掩饰地说:“你们有的,我们也要有。我们向你们要求帮助,就如同弟弟向哥哥要求帮助一样。”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主席谢胡也说:“我们不向你们要,向谁要呢?”李先念访问阿尔巴尼亚时,曾问谢胡,你拿我们那么多东西,打算什么时候还?谢胡说,根本没有考虑过还的问题。
  “看到这些,听到这些,我不由得阵阵心痛,几乎义愤填膺了!”刘老将军捶了捶胸,“当大使不能因在人家的地盘上就做外国人面前的老好人,也不能因害怕外交领域的极左思潮而畏首畏尾不敢说话。当大使要以国家利益为重,讲真话,树正气,驱邪恶!”刘振华将军把这九个字说得节奏鲜明、铿锵有力,紧握的拳头似要爆发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
  于是,刘振华刻不容缓地约见阿国防部长,对上述现象作了有理有据的剖析,并特别谈道:这种做法有损两国人民的友谊。阿国防部长始之愕然,后见刘振华态度严肃,便诺诺应是。此后,阿方在铺张浪费问题上做出了一些纠正。
  刘振华并未因此而停止对那些不良现象的关注,每有机会,他都要向对方含笑“提示”。有几次,特意请他们陪同到现场参观。可以想见,在那些不尊重对方的事实面前,不尊重对方者不能不面红耳赤。从此,刘振华在阿尔巴尼亚成为“不受欢迎的大使”,一些阿方基层单位的负责人甚至说,我们不欢迎刘大使来,每次来都会指出问题。对此,刘振华将军并不在意,依然是非分明,依然我行我素。有人劝他:你不怕极左的阿方告你的刁状?你不怕不明真相者给你扣帽子、打棍子?刘振华坦然一笑: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都应以国家利益为重,国家利益是最高利益。
  在与阿方交涉纠正那些不正之风的同时,他及时向国内外交部写了报告,并提出了在外交战线上也要实事求是、援助有度的建议。外交部将这些意见刊登在工作简报上。周总理看到这份简报后,对刘振华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表示赞赏,并将简报转发国务院有关负责部门。各有关负责部门主动向阿尔巴尼亚做工作,纠正偏向,使援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周总理曾称赞他:“你这个大使当得不错嘛!”简单的一句话,表达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将军外交生涯的高度评价。
  
  
  高位上保持正气特权特利永不沾
  当过部队首长,做过优秀外交官。有人曾问刘振华:您是大干部,为什么自家的孩子却没出一个高干?连师长、旅长都没有?
  刘振华听了这话,坦然一笑,诙谐地说:“咱没那本事呀,还没学会做这方面的工作呦……”
  刘老将军并非不望子成龙,只是希望子女们凭自己的本领去成龙成凤。“成龙成凤,未必就是当大官,当大官也未必就是龙凤,事业要靠自己创。”老将军还说,“当权的老子都为自己的子女挑肥拣瘦,哪还有普通人家子女过的日子嘛!所有的人都应该公平竞争、择优进取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我的子女不准靠老子!”
  刘振华在职期间,从未插手子女职务、待遇、升迁等问题,即使有老战友、老部下主动想帮忙,也都被他婉言谢绝。
  大儿子晓威当了5年正团职干部,一直没有提副师职,于是希望父亲帮忙说话。将军知道后,像对士兵下命令一样告诉儿子:“转业!”儿子清楚父亲的性格,遵从父命,脱下了军装。
  女婿张建经原是武汉军区司令部作战参谋,武汉军区撤销后,调到将军任政委的沈阳军区。张建经想到军区司令部任原职,刘老将军又是一句命令语气的话,掷地有声:“下连队锻炼去!”有位部队首长觉得这样安排实在过意不去,于是将张建经放到自己的部队当了几年团长,后又调到总后勤部干了几年正团职干部,最终还是转了业。
  小儿子晓欣是大学生,在部队工作十分出色,但因无意与他人竞争职务,主动从团职参谋位置转业到地方,并自谋职业。他对父亲没有为他说情帮忙没有任何怨言,反而说自己的兄弟姐妹们都很佩服父亲,也慢慢理解并尊重父亲处理子女问题上的态度。
  作为将军,父亲威严如山;作为父亲,将军父爱无边!刘晓威对父亲的爱感悟得深刻:“其实,父亲对我们很疼爱,教育我们时十分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引导我们如何生活、工作与待人接物,怎样处理各种问题。”刘振华对子女有鼓励也有批评,但从不发脾气。他言传身教,影响着子女牢固树立了服务于人民、报效于国家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在地方都很受欢迎和尊重。
  现在,刘老将军子女中只有女儿仍在部队做不挂军衔的白衣战士。她受到将军崇高精神的影响,说:“我是共产党员,一切听从党安排。”
  “帮孩子当大官是错误的,教孩子如何做人才是正道。要让他们凭自己能力去创业!”刘振华一边说,一边摆了摆手。可是,当下的特权者,有几人能如老将军一样把特权特利置之度外呢?“没必要争房子、争车、争待遇,那样活得不自然、不痛快。共产党人就应该不为名、不为利、不为自己费心思,应多为他人、多为群众谋利益。”稍停片刻,似又陷入沉思:“想想那些成千上万的烈士、想想那些供我们衣食而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我们已是享天福了,还有什么脸面要求特殊照顾呢?”
  在这久留脑海的笑容中,我们依依不舍地向刘振华将军挥手告别。阳光照进小院儿,照在这位与我们的党同年诞生的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身上,显得神采奕奕,我们仿佛看到,一位能打仗、讲真话、不谋私,始终浩然正气的老布尔什维克形象屹立祖国大地上,屹立在社会主义的事业中……
  责任编辑 刘之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