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9 00:00:00王海刘之昆
中华儿女 2011年13期


  又一个火红的七月。在镰刀斧头交相辉映的金色光芒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漫漫征途中,中华儿女踏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满怀着崇敬与希望,迎来了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
  九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个涟漪,但对于一个政党来说,这九十年却是一部伟大的崛起发展的历史。九十年后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已成为一个拥有七千多万党员的大党,已经带领中国人民建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国家。九十年的历史经验是:只有共产党才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九十年的辉煌也向世人证明:正是无数优秀儿女践行着党的根本宗旨,心中牢记“我是党的人”,为了亿万同胞的幸福,无憾无悔地献出青春、家庭乃至生命,以自己的先锋模范行为,带领着人民前赴后继,共同走到了今天。
  “我是党的人”,首先拷问的是对党的理想、信念的认同度。
  当下,万千新鲜的事物,让人无暇领会和探究。信仰,仿佛只是过去时代语言秩序中的说教词汇,变得有些陌生。只是偶尔,因为察觉到了它的陌生,我们会突然集体感觉到惶恐。
  其实,这是一种本能。因为,“生无信仰心,恒被他笑具”,人生价值的实现,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之上。信仰,最根本的意义在赋予短暂人生以永恒。
  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党的信仰,推动无数前辈以生命的代价赢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但党也走过弯路,有过失误。建国后,反右、大跃进、十年浩劫……在最危险的情形下,仍是最虔诚的信仰作支撑,才推动着民族走出历史的泥沼。
  我们从来坚信老一辈人拥有的无比坚定的信仰,也崇敬他们包括生命在内的所有舍弃。因为那个时代,必须以血肉甚至生命来赢得民族的生存。我们如此幸运,那些以血肉浇筑信仰,用信仰改变历史的人,有些仍然健在。
  今天,没有了腥风血雨,却有了更多五光十色的诱惑和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迷失,在更广和更深的层面上同样考验着“我是党的人”的信仰。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人们急匆匆追赶时代的步伐。尤其是互联网普及以来,不同的声音响起,各种思潮涌现,传统的世界观、价值观渐去渐远,曾经的“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仰,也被许多人打上了过往的标签。信仰,仿佛只是记忆力一张张斑驳的黑白照片,而今天的世界早已变得绚烂无比。
  我们疑惑、惶恐,同时一次次向所处的时代追问:党和国家不需要我们去抛头颅、洒热血,共产主义理想仍然遥远,我们还如何坚定信仰?古人云:“大道至简”,共产主义的理想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人人过上好日子。革命战争年代,我们追求的推翻三座大山;改革开放年代,我们追求的是摆脱贫困,鼓励一部分人通过劳动先富起来,从而实现共同富裕。因此,辛勤工作、积极纳税、参与慈善、帮助他人,都是致力于“人人过上好日子”,都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仰。
  是此,我们同样看到,在党带领人民共同奔向小康的征途中,老一辈焕发青春,并将信仰的接力棒传递给后来者,一代又一代“党的人”为着心中的信仰,前赴后继,跟着党奋勇前行。他们中,既有雷锋、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更有无数就在我们身边的“党的人”!
  不是吗?如果没有信仰,98抗洪时年轻的战士何以挺身跳入滔滔江水?如果没有信仰,非典时期我们何以众志成城赢得胜利?如果没有信仰,汶川、玉树地震时我们何以举国共恸,尽己所能帮助灾区群众重建家园?如果没有信仰,奥运会、世博会开幕式上我们何以泪流满面?当人们信仰的某种价值,变成群体、民族共同认可的价值时,对这种价值的信仰就会从纯粹为了个体追求的层面上升到社会利益的层面,从物质的、有形的层面上升到精神的、抽象的层面,从个体生命的有限性上升到人类社会与宇宙的无限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信仰,绝不仅仅是大道理,它就在我们身边,它永远鲜活——
  如是,本专题中的一组“热血铸信仰”的人,就是明证。
  责任编辑 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