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通张沛军的电话时,他刚结束了随全国青联赴台湾参加的海峡两岸青年交流活动回京。接受采访时,张沛军开门见山:“我很荣幸能被分配到全国青联农业界别,这可能是我们公司性质决定的,我非常感谢这个机会。”
“中国未来二十年的治乱仍然在农村,这是我的一个基本判断。首先,粮食安全问题将是国家面临的长期挑战;第二,我们处在城乡二元结构的转型中,占GDP11%的农业产值不能支撑60%的农业人口,如何保证农业人口向现代产业部门的平稳转移,以最终达到城乡共同富裕,将是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内要解决的问题;第三,现代农村管理模式和农民组织方式的新探索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基于以上三点,我相信中国未来将变成什么样,很大程度取决于三农问题解决的如何;所以在农业界别作青联委员其实有很多课题要做。”作为全国青联农业界别副秘书长,张沛军说这话时满怀感概。
为青年、为农业、为社会服务
2010年8月,张沛军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青联委员,作为新委员,第一次在人民大会堂听到《国际歌》时,他热血沸腾。
“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加入青联后我认为这是个非常有意义的组织。青联有句话是‘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这是我见过很多国内外组织的格言中最好的一句,它显示出一种担当和责任感。上周在台湾高雄县进行全国海峡两岸青年交流活动时,我们赠送给台湾高雄县农会总干事一份精美礼品,上面就写着这句话,总干事也说这句话写得好。作为一名普通的青联委员,我听后感觉很有一种自豪感;但事后想:聚能做到一团火,散后能是满天星吗?我经常拿这句话检讨和激励自己,我真的能对周围青年人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吗?”
第一次参加青联秘书长会议时,张沛军很是认真,开会前他详细地看了农业界别名单,共计有80多位委员;当轮到张沛军发言时,他说:“我给全国青联农业界别总结四个特点,‘多、散、广、要’;多,指人数相对其他界别最多;散,指覆盖面上,虽然人数多,但人员分布散,天南海北,北京市常住委员仅有8名,这样对工作开展受限制;另外,委员之间背景差异大,从政府部门的领导、农民企业家到农民工,这决定了大家的意愿诉求和兴趣点各不相同;广,指农业界别可探讨的事情太多,国民经济中的第一、二、三产业都与农业问题紧密相联,可以说农业问题是全覆盖,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所有想到的,多多少少都与农业有关,比如说土地征用问题、农民工就业、农民工社会保障和子女入学等等问题,甚至涉及环保和绿色能源问题;要,这么多问题,拿出哪一个都很重要。”
为此,张沛军带着思索积极投身青联实践活动中。2011年1月,正在全国人民喜庆洋洋地准备迎接新春佳节,万家灯火中充满着温馨和欢乐之际,张沛军作为发起人之一,组织本界别青联委员到北京新发地双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慰问留京农民工家庭;他们不仅送去慰问品,还组织了演出活动。
“美国的基督教青年会(简称YMCA)会训有句话是“非以役人,乃役于人”;意思是我来这里,不是让你为我服务,而是我给你服务;让城市孩子给农民工孩子演出,使他们形成互动,让城市孩子体会到农民工孩子不比别人低一等,他是你们的好伙伴;城市孩子为农民工孩子慰问演出是对他们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城里人所做的贡献,理所应当的一种回报。”
张沛军觉得加入青联组织,使他更多机会“乃役于人”,目前他的青联工作主要是配合秘书长和界别主任委员在全国青联统一领导下组织和参加活动,“我还处在熟悉青联活动规律和运作方式的过程,今后要做的事情很多;我想通过我的努力,让青联发挥作用,实实在在为青年、为农业、为社会多做些服务。”张沛军说。
“空降”央企的“海归”
2008年,张沛军通过中组部、国务院国资委全球招聘,成为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总会计师。“70后”的他是当时入围高管中最年轻的一位,此前他还是纯外企的“海归”身份。
成功登陆央企的张沛军喜欢用商鞅变法之前的“徙木立信”的故事来解读他对央企公开招聘的理解。“商鞅通过重金奖赏那个按布告要求搬走木头的普通人,目的就是为了昭告天下,自己言出必行。而我就是这个普通人,外面比我强的人很多,只不过我有幸靠着对体制的信心成为政府言必信、行必果的注脚。”
有一句话说得好,“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然而什么叫有准备?从人大国际政治系高才生到美国商学院MBA,从校园里的天之骄子到毕业求职的屡战屡败一波三折……这一点,张沛军心里最清楚不过了。
1995年,大学毕业后在电视台做了一年记者的张沛军远赴重洋,攻读MBA,此后,无论求学还是就业,一直都待在美国,直到2007年才回到国内。这期间他做过四大的高级顾问、经理,也做过外资企业全球税务筹划的高级经理。
回顾12年的海外生活,张沛军像是在记流水帐一样,在脑海里一一闪过,有三件事情一直驻留在他心里,至今影响着他为人处事的态度。
第一件事情就是张沛军刚到美国申请商学院时,想请一位美国老师写推荐信,他曾协助这位老师接待过来自国内的旅游团。美国老师在写推荐信时,提到了一件小事:那次接待活动结束后,美国老师结账时本应付给张沛军2000元酬金,但他数错了,给了张沛军2100元,张沛军发现后,马上将100元退还给了老师。这在张沛军看来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小事,却给美国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将此事写进推荐信中,同时这件事也给商学院招生办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张沛军获得了高额的助学金。“通过这件事情,印证了做人要诚实,最后一定会有丰厚的回报。”
第二件事情是2000年,张沛军从商学院毕业了,虽然拥有了商学院的金字招牌,但正值华尔街的纳斯达克股指崩盘,张沛军进入投行的梦想被打破了。
“这是我事业中最受挫折的一年,当时为了找工作,我从亚特兰大开车到旧金山,横跨三千多公里,期间为了生存,到餐馆洗过盘子,刷过厕所,干了很多别人不屑干的事情;但我并没有认为这有多苦,倒感觉越苦越对自己是磨砺,是人生的必修课,有这样的经历对自己是笔宝贵的财富,将来三四十岁,当我的事业做得成功时,可能就没这机会吃这样的苦,所以我是唱着歌去洗厕所的。”张沛军平静地说着。
第三件事情就是他在回国前向自己在事务所的老板征询意见。虽然中国这边已经谈好,但张沛军很清楚他的离职会给事务所的业务安排带来怎样的冲击,何况他和老板还有非常好的私交。怀着忐忑的心情向老板陈说了自己的想法后,老板沉默了一分钟问张沛军:“你是不是非常想回中国?”张沛军说:“是!”老板说:“那好,我和中国那里的合伙人有非常好的关系,我想为你写封推荐信也许会有帮助。我从来是留心不留人,相信我们将来还是好朋友。”
这三件看似无关联的事情让张沛军的为人处事和对待环境的看法,有了不同常人的理解。“对人要真诚,不要虚妄;对环境要坚韧,不要浮躁;对事要豁达,不要纠结。《荀子》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当年在美国求学和工作的经历,为张沛军的事业增添了飞翔的翅膀。“这三件事对我现在从事的工作,都有很大帮助。回国后的三年,恰恰让我感觉现在国内的青年普遍缺少的正是这三点——真诚、坚韧、豁达。”
出国时也许血气方刚,回国张沛军则是经过深思熟虑,“一个人一定要有些担当精神。”在美国生活了12年,张沛军拿了绿卡,但一直是中国护照。
“商业是无国界的,但从事商业的人一定是有国界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变的时代,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有时我想,一百多年前的维新志士报国无门,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感叹,九泉有知,他们会不会用当时一生来换取在我们今天这个振奋的年代生活一年的机会呢?”
回国上任以来,张沛军以国际化财务管理手段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带领集团财务人员,以增强集团管控力为目标,以建立健全财务制度为主线,以强化财务人员培训为抓手,帮助中农发集团在财务预决算、融资创新和信息化等多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将集团的整体财务水平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2011年4月6日,经网民4830万份投票和49位评审专家审核,在北京举办的“2010中国CFO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暨第七届中国CFO高峰论坛”上,张沛军荣获“2010中国CFO年度人物”称号。
人间四月芳菲尽,获奖当晚,张沛军看着流光溢彩的北京城,写下这首《七律•感怀》“曹刿论战两千年,临战方知一鼓难,心系庙堂思国运,身处江湖畏民言。华服金樽品酒暖,铁胄铜鞍舔剑寒,徐孺又见陈蕃榻,纵横经纬见忠贤。”
责任编辑 陈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