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在辛亥革命前后

2011-12-29 00:00:00刘秉荣
中华儿女 2011年17期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贺龙元帅,1927年率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主力参加党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并由周恩来同志亲自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此走上波澜壮阔的革命征程。而实际上,他早在辛亥革命前后,就自觉追随孙中山,踏上了投身民主革命的传奇历程。
  
   参加“中华革命党” 第一次拉队伍
  
  1896年3月22日,贺龙诞生在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的一户贫苦人家。桑植地处偏乡僻壤,苗汉杂居,这儿的农民们受封建制度和官吏恶霸的压迫更为厉害。历代都有过绿林豪杰,挨不过官府恶霸的欺压,就啸聚山林,杀富济贫。贺龙的堂曾祖父贺廷璧,就曾树起大旗反清,人称“璧大王”,后遭官府杀害。
  贺龙就在这样的家庭和环境中长大。他6岁启蒙,但在他那幼小心灵中,就生了厌读书好习武的根子。于是,连一本《三字经》也没读完,就弃文习武了。
  稍长,因家境困难,贺龙随姐夫谷绩廷赶马。谷绩廷是哥老会中的“龙头大爷”,贺龙随他的马帮走遍了湘、鄂、川、黔边各地。这期间,贺龙也加入了哥老会。数年的赶马生活,使他更加了解人民的疾苦,更加憎恨官府和恶霸,同时,也不时听说过孙中山和同盟会的事。
  1911年辛亥武昌首义,中华民国成立。但由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果实,中华民国有名无实,百姓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于是,孙中山东渡日本,把“同盟会”改成了“中华革命党”,进行“二次革命”。时有湖南桃源旅居日本的覃振,在东京成立了“湘西同乡会”。经在日本留学的桑植人陈图南介绍,贺龙秘密加入了中华革命党。
  在一次做兵运工作中,贺龙在沅陵与大庸交界处被当地团警队逮捕,押到沅陵。这是贺龙投身民主革命后第一次坐牢。后经父亲和堂兄营救,蹲了1个月又4天牢房的贺龙才走出狱门。
  1916年2月,蔡锷发动的护国战争,在四川进入两军对垒阶段,激战日酣。为策应蔡锷反袁护国,贺龙同陈图南、韦敬斋等13人,谋划举行农民起义,用两把“菜刀”——其实是砍柴刀,毛泽东曾亲口赞扬贺龙两把柴刀闹革命,由于毛泽东的湖南口音,听者把柴刀误听为菜刀,遂一直沿袭下来——趁夜砍了芭茅溪盐局,生擒了税警官李佩卿,缴获了12支毛瑟枪。继而,在洪家关召开“桑植讨袁民军成立大会”,贺龙被推举为“桑植讨袁民军”总指挥。首战攻占了桑植县城,杀了城内头号大恶霸朱海珊,并推选了革命党人卓晓初代理知县掌事。
  贺龙在后来谈到这段历史时说:“蔡锷起义之后,1916年,我20岁,这时湘西农民都起来了,反对地方军阀统治。我和陈图南、谷绩廷领导桑植农民起义,先后提了盐局和沈典三的枪,在县城杀了大劣绅朱海珊。”
  1916年4月16日,湖南都督府军事厅厅长程潜在靖县召开湖南人民反袁大会,被推举为湖南护国军总司令,誓师讨袁。经湘西护国军左翼司令罗剑仇介绍,贺龙率领的数百名桑植讨袁民军被正式编入护国军。
  6月初,贺龙率本部人马同罗剑仇一起,围困了盘踞在大庸的北洋军。7月,依附北洋军的王子豳出兵来解救,贺龙指挥人马坚决抵抗。双方僵持到8月初,直至湖南督军汤芗铭被逐,谭延闿二次督湘,湘西战火始告平息。
  谭延闿为削平各地方势力,于8月21日令湘西各路民军分别开往长沙、常德听候整编。还没同军阀政客打过交道的贺龙不知谭延闿囊中之计,又适逢母病,便回家探亲,将队伍交给罗剑仇率领。罗剑仇带着队伍开往桃源,途中被预先埋伏的湘军包围,人马均被湘军收编。
  贺龙从两把菜刀夺枪带队伍起,参加讨袁之战和以后的湘西护法之役,虽累遭暗算,队伍被收编,但他在政治、军事上都受到了实际锻炼,取得了经验教训,也树起了一定的声威。
  
  立志从戎,为民除害兴国
  
  当贺龙料理完母亲后事,赶回桃源,方知队伍已被收编。旋即到常德,找到了罗剑仇。贺龙劈头问道:“咱们的队伍呢?”
  罗剑仇说:“文常,咱们的队伍已被谭都督收编。现在好了,袁世凯归西,革命已经成功。”
  贺龙眉毛一挑说:“袁世凯上西天了,他左右的那些狗杂种还在,怎么能说成功?”
  罗剑仇说:“不讲那些,还是讲眼前吧,如今谭都督正在用人之际,我们找找他。”
  谭延闿是湖南茶陵人。极善看风使舵,又会拉拢各方势力,因甘草能调合百药,故人送其号为“甘草”。谭延闿见贺龙不是等闲之人,在民军中威望很高,就委任他为湖南督军署咨议员。并拨出两只粮船让他收税。这在别人眼中,是一个不错的美差,贺龙听了,却气愤地说:“叫我替你们收黑心税?做梦吧,老子打的就是税官。”说完,拂袖而去。
  罗剑仇追上贺龙,又把他拉到家中,劝着说:“文常,你的抱负我知道,要为穷人争个天下,可这世道,这时局,你还没看清吗?那孙先生奋斗了多年,中华民国也不过换了个旗号,富人还是富,穷人照样穷。”又说:“如今那些讨袁军领袖,都去做官享福了,你20出头,正是快活的好光景……”
  贺龙听到这里,又起身头也不回地走了。
  在长沙,贺龙遇见了堂兄贺连元,经他介绍,贺龙同林德轩相识。林德轩是湖南石门县人,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在护国战争中历任讨袁军旅长、湖南清乡督办、湘西护法军长。贺龙早就听说过林德轩的情况,他对林德轩的革命精神甚是佩服。便把自己不当咨议员的情况说了一遍,林德轩赞扬说:“好!有骨气!”接着,两人一番长谈,林德轩的话,贺龙越听越爱听;贺龙的见解,林德轩也赞赏。彼此只恨相见之晚。
  经林德轩介绍,贺龙又投入反对湖南军阀势力的斗争。
  那时革命党人正策划炸毁谭延闿的住宅,暗杀梅子根。便将炸谭宅任务交给了贺龙。正当贺龙怀揣手榴弹,寻找时机之际,刺杀梅子根的革命党人董清,在青石街开枪落空,引起了军阀们的惊恐,连夜搜查抓捕刺客。在贺龙住所福元旅馆内的砖墙中,搜出了手枪和手榴弹,遂将贺龙逮捕入狱。
  革命党人立即全力营救。时逢谭延闿因湘军“内讧”,被人向北洋政府告状,正处孤掌难鸣之际,林德轩等审时度势,改变了策略,将“攻谭”改为“拉谭”,愿同谭一起,对付北洋政府。谭欣然同意。随后,革命党人提出释放贺龙,谭遂顺水推舟。贺龙得以释放,这是他投身民主革命后第二次坐牢。
  不久,孙中山策动“护法运动”,湖南革命党人一致响应,并决定在湘南、湘西发动起义。
  按照革命党人的部署,贺龙同罗剑仇一起从长沙辗转到湘西南的洪江,策动起义。贺龙即凭老关系,从大庸、永顺找了200多人,使得起义成功打出了旗号。
  1917年的冬天,斗争形势又发生了变化。南北军停战言和,北洋督军傅良佐弃职逃跑。这时,湖北鄂军第9师师长宣布湖北护法独立,遭到北洋军重兵围困,孙中山即电令湘西将领援鄂。贺龙和罗福龙奉命前往,谁知又遭暗算,湘西护法军总司令用计把贺龙同罗福龙骗到常德扣押起来,队伍再次被收编。
  贺龙见队伍又被收编,闷闷不乐,决心回乡,再拉队伍。
  贺龙离开常德,水、陆兼程来到桃源、慈利两县交界的两水井,在这里,他同一名叫吴玉霖的青年一起夺了途径此地的县太爷的两支枪,受到官府的通缉。
  澧州有个民军援鄂司令,叫王子才,有30余人,20多条枪,他素敬贺龙,闻贺龙到来,便奉送贺龙一条枪,并给贺龙安了个营长的头衔。贺龙遂随王子才部开到湖北石首,仅与北洋军一江之隔。
  王子才的顶头司令叫荣金芳,还没同北洋军作战,就吓跑了。王子才见状,即把队伍交给贺龙也跑了。这样,贺龙就成了湘西援鄂民军第1路所属游击司令,参加了援鄂战争。
  队伍也发展到100多人,70多条枪。
  1918年春天,林德轩被广东政府任命为湖南省湘西护法军第5军军长,住在石门,贺龙前往拜访。林德轩对贺龙重新起家,大加赞赏,遂委任他为湘西护法军第5军第1团第1营营长,并令其驻防桃源。后又随林德轩由桃源、黄石移防桑植,保境安民。
  
  这年,桑植水灾严重,兵荒马乱,天灾人祸,贫民百姓,苦不堪言。贺龙目睹惨状,十分同情,一面下令严饬军纪,一面赈济灾民。他又迅速带着副官贺植卿到县衙内面会黄知县,逼令他通知田粮处,打开官仓,在城中设粥棚,赈济灾民。贺龙这一果断善举,救了许多贫民的性命。同时扫平和收编了境内的土匪。
  这时候的湘西政坛军界,混乱异常。后来人称湘西王的陈渠珍掌握了湘西靖国军第1军军长职。林德轩见陈渠珍在湘西势大,自己立脚不住,便将队伍开走,并给贺龙下了开拔命令,贺龙经一番权衡之后,决计脱离林部,毅然率营留在桑植。
  
   在新老军阀混战的夹缝中,奋斗并等待着
  
  贺龙率部留在桑植后,同时收到两张委任状,一张是陈渠珍送来的,委他为支队司令,驻防沅陵;另一张是澧州镇守使王子豳送来的,委他当团长。贺龙望着两张委任状,思索良久,最后决定依了王子豳,缘由是自己同陈渠珍素无往来,与王子豳虽然过去交过手,但那时各为其主。另外,王子豳在辛亥武昌首义中,曾率领“武字军”智取荆州,在消灭最后一支清军的战斗中,被孙中山先生赞为“奋勇能战”的将领,他掌管澧州后,也做过一些好事。因此,贺龙接了王子豳的委任状。
  1920年7月,湘西发生兵变。谭延闿第三次督湘不久,便指使其亲信卿衡,在王子豳赴慈利间,将其杀害于途中,夺得了澧州镇守使大权。
  王子豳之子王育寅,发誓要为父报仇,集中了7000人马,哭师起兵,自封为常澧护国军总司令,并派人赴桑植请贺龙出兵作战。
  贺龙与卿衡早有旧隙,今见王育寅相请,满口应承,遂起兵赴慈利,会同王育寅,将慈利城团团围住,向城中猛攻。贺龙亲自带队,攻破了北门。不消半日,慈利的3座城门均被攻破。卿衡见大势已去,急带残兵逾墙而逃。
  王育寅攻占慈利后,以“逃贼犹存,大仇斯在”为题,向全省发出通电,要求湖南当局严惩卿衡。卿衡所为,原秉谭延闿之意,谭延闿见状大怒,立即发令湘西各路军队,出击讨伐。
  王育寅闻知此情,急召左右相商,众皆无计可施。唯贺龙提出:“请林修梅来主军中大事,谭军必不敢来。”王育寅一番权衡,同意了贺龙的意见。
  林修梅是林伯渠的堂兄,革命党人,在湘军中威望很高。
  谭延闿第三次督湘后,为使自己独揽湘军大权,把林修梅派往广东,出任湘军驻广东的代表,实则削其兵权。贺龙当年在长沙时,就同林修梅相识。
  王育寅采纳了贺龙的意见之后,便派代表到广东谒见孙中山。孙先生遂即致函王育寅,称其“报仇雪恨,古称孝勇,更以为国为湘之急,共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