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利用资

2011-12-29 00:00:00柯玲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3期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刻感受到合理、有效地挖掘和利用多种信息技术资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下文仅从三个方面谈谈笔者教学中的一些心得。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教学理念的提升,对于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将会更加紧密。
  ● 挖掘电视节目资源,提高学习兴趣
  自中央电视台的“幸运52”开播以来,栏目中的“猜词环节”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娱乐之余,笔者也尝试把这种形式的活动引入教学。
  在一次“可爱的动物”主题活动结束前,笔者借助“猜词环节”这一形式设计的“宝宝猜词秀”,将传统的“师传生受”的语言教学过程转变为了师生、生生合作学习的过程。教师依次将电子白板资源库中事先收集好的各种动物的图片一一地展示,鼓励幼儿选择两个角色中的任意一个,“说”或者“猜”。并有效地利用了电子白板的定时器工具,将幼儿分成两组进行“猜词比赛”,每组各请出一位幼儿猜词,其他幼儿看着大屏幕上的动物轮流进行描述,互相补充,直到猜出为止。因为有了这个游戏规则,“说”的幼儿要不断地进行思维的调整、语言的组织,而担任“猜”这一任务的幼儿又要不断地分析、判断、理解、推理,双方通过积极交流,极大地提高了听说能力。
  ● 延伸电子游戏资源,营造学习氛围
  基于孩子爱玩的天性,笔者试着以电子游戏的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将教学活动目标融入到游戏的关卡中,设计制作了相应的教学辅助课件。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笔者发现幼儿都爱玩一个叫“找碴”的游戏,也就是找出两张图片中不一样的地方,主要是锻炼游戏者的观察力。于是,笔者就借助这个游戏的形式,设计了一个大班语言活动“粗心的照相师”。笔者利用电子白板上呈现出的两张照片,让幼儿仔细观察,鼓励他们发现两者间的不同之处,在他们表述的过程中,教师用电子白板的探照灯工具来充当指挥棒,并将其背景透明度设置为10%~25%,当“探照灯”一次又一次得“找错”地方时,幼儿就不断地用语言进行修正,在探照灯的重点聚焦下,幼儿既能专注于照片中的某一处,不分散注意力,同时因为透明度的设置,又能够看到画面的其他部分,不影响幼儿对全图的观察。每到一个不同点,教师就用荧光笔将其圈出来,直至幼儿把全部的不同之处都找到。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同时更增强了他们的语言描述能力,是提高看图讲述能力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 捕捉生活经验资源,促进学习角色体验
  马路上的车对幼儿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在大班数学“单双号的士”教学中,活动的难点就是能够在认识单双数的基础上区分单双号的士,当幼儿点数出每个车场中的士的数量后,笔者就顺势利用电子白板中的屏幕放大器工具,放大其中任意一个停车场,并利用画笔工具向幼儿进行“找朋友”的圈画演示。接下来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自操作,发现了单、双数的特点,同时也初步认识了10以内的单双数。这时,笔者将停车场的这幅画面保留在了资源库中。接下来展示出活动前拍好的各种的士车照片,并请幼儿担任“小小交通警”,操作手中的“红绿灯”来指挥的士行驶,当幼儿遇到拿不准或者争议比较多的车号时,教师只需从资源库中调出刚才保存的那张停车场画面,结果就一目了然了。
  幼儿的世界需要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引导幼儿主动学习,重要的是认真细致地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需要,适时地让他们与材料、环境、成人、同伴互动,主动探究周围的世界。而教师则要用敏锐的眼光、深厚的专业积累、敏捷的思维,去捕捉、揣摩、应变、调控,将知识或信息进行适当地转换或处理,从而达到让幼儿主动学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