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实践应用,我们看到了多媒体应用在语文教学中的巨大价值和优势,具体表现在:第一,用幻灯片集中展示作家介绍、写作背景、写作思路、生字词及课堂练习,更加完整,清晰,直观,提高教学效率;第二,补充相关音、视频文件,有助于营造课堂氛围,便于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疑难内容;第三,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更加生动、灵活地展开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进行自主探究的兴趣与热情等。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学习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对字词的品读和运用的素养。而一些语文教师,恰恰是忘记了这一根本宗旨,简单化地加快课堂进度,“活跃”课堂气氛,最终造成了课堂轻松、热闹,而学生的语文素养却得不到明显提高。因此,我们必须遵循语文教学的本质要求和基本规律,处理7AgZ+ibwX8vfIMyK8Y9fcQ==好多媒体应用与语文教学的关系,才可能发挥多媒体应用的价值,才能真正实现向课堂要效率。笔者认为,我们应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最重要的是主次关系。我们要时刻把握语文教学是为提高学生对文字的理解、综合、推断、欣赏以及应用的能力,所以,教师不能让视频、画面过分侵占语文课堂甚至完全取代文本阅读。那样做就是本末倒置,会让本来就更喜欢欣赏画面的学生对文字更加陌生、疏离甚至排斥。因此,我们要以文本阅读、文本赏析为核心旨归,以多媒体应用为辅助手段,在学生无法突破的地方借助多媒体来启发诱导,最终还是要实现学生对文字信息的准确深刻的理解与欣赏,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与能力。举例来说,在学习某些小说文本时,有的教师直接下载相关影视作品,给学生播放了事,可以说,这样做的教学效果几乎为空白。其实让学生欣赏相关影视作品不是不可以,但应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并组织学生发现、探讨原作与影视的区别,这就是又一个层次的提高了。
其次,要处理好学生看、说与读、写的关系。必须承认,对学生而言,看与说所获得的记忆与理解效果是非常有限的,读和写才能真正让学生掌握。关于作家介绍与写作背景,一些教师只是用幻灯片展示一下,学生甚至还来不及读完就闪过了。这里必须让学生读,或单独或集体,重点内容甚至要反复读。课堂练习,有的教师也做成图片,让学生口头解答,这是远远不够的。字、词等基础知识,包括一些主观题,要让学生动手写出答案,唯如此才可以让他们发现问题并认真修正,才可以获得练习的实效。写作训练,也应该把学生的看和读、写结合起来,展示例文时要让作者朗读,让大家评议,有条件的话还应让学生都动手在计算机上修改。
再者,要把握好课堂活跃的合理的度。课堂并不是越热烈越活跃越好,还是应该针对不同的学习训练目标科学把握。学习,最根本的内容是学生的思考,说和写,是思考结果的展示和交流,而且要不断推动思考的深化。然而一些教师在课堂上不恰当地使用背景音乐,干扰了学生的思考,再加上课堂讨论过快、过多,表面上看课堂非常活跃,实际上在热闹之中,思维的舞蹈退场了,领悟的快乐缺席了,审美的愉悦削弱了,道德的熏陶衰亡了,诸多目标均未达成。究其根本,还是教师没有围绕教学目标来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手段。因此,使用图片也好,音乐也好,都只是教学手段的一部分,传统的阅读、质疑、思考、涵咏等手段依然有其重要价值,对某些课堂而言甚至是主要手段。
最后,我们仍要突出语文的学科特色,不能用多媒体完全取代教师的读和写。作为语文教师,提高自己的诵读与书法水平是绝对必要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优美严谨的板书都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