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师,我的学生毕业后,将有很多人选择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可是不知从何时起在学生中出现了一种情绪,怀疑未来信息技术教师是否有存在的必要。这个质疑不禁让我思考——当社会进入到技术泛在时代,当技术像粉笔、黑板一样普遍易用,信息技术教师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呢?信息技术教师的未来该如何立足和发展?我们有必要居安思危,理性地思考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为信息技术教育人才的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 信息技术教师未来存在必要性的质疑分析
作为还没有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他们为何对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发展产生如此的担忧和质疑呢?笔者认为这种质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寻找根源。
1.技术泛在时代的到来
当社会进入到技术泛在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无处不在,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将如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一样,变成社会有机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时,信息技术对于人们来说是技术虚无的状态,人们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习得往往在体验中获得,而很少需要利用专门的课程来进行学习。就好比黑板与粉笔,我们永远不需要指导学生如何去使用这两项教学工具。当人人皆用技术,信息技术像黑板和粉笔一样的普遍和易用,那么信息技术教师似乎真的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2.信息技术教师就业市场需求饱和
目前就业市场中,对于信息技术教师的需求量已经基本饱和,这是产生质疑的一个主要原因。当前社会对于信息技术教师的需求量比较少,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当前在岗的信息技术教师多是青壮年教师,职业更新换代的几率比较小,而每所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师的需求量也是有限的,所以信息技术教师的人才相对过剩。在这种尴尬境地下,学生由于自身就业的迷茫和未来的不确定性而产生对于该职业存在性的质疑是容易理解的。
3.狭隘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信息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狭隘,限制了信息技术教师的发展空间。从当前各高等学校培养人才情况来看,信息技术师资人才培养定位相对比较狭隘,很多学生最后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就是信息技术教师,不少学生认为这是最理想的职业选择。此外,在人才培养中的课程设置上也多倾向于信息技术教学。如果信息技术教师的人才培养定位仅仅是为了成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那么一旦社会不需要大量的信息技术教师,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极小。狭隘的人才培养定位,使学生容易产生狭隘的职业规划,从而对该职业的发展前景产生质疑。
4.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科定位问题
信息技术教育师资培养的学科定位问题,也影响了人才培养中的学科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开发。从当前就业市场来看,往往教育技术专业、信息技术或者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同时竞争信息技术教师岗位,而用人单位常常选择信息技术3BUamfZv5zjNMN8hxbI/whINOnRZ4THEdPv5Qcars30=专业或者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担任信息技术教师。那么我们不禁要疑惑了,信息技术教育师资的培养到底划分到什么学科领域,我们在人才培养中的目标定位是什么?信息技术教师到底是由谁来培养,各个学科对于各自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否一致,教育技术专业培养的信息技术教师到底有何优越性和不可替代性?我们到底要培养怎样的人才,让他们掌握何种知识和技能来应对未来的发展呢?
● 拓展信息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空间
基于上面的分析,笔者认为当前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人士应该重新探讨关于信息技术教育师资人才培养定位的问题,重新规划该领域中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质和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这其中涉及培养目标定位的问题、课程开发的问题和未来职业规划问题等三个方面。
我粗浅地认为以下问题有待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未来发展。
1.重新思考信息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我们必须要明确信息技术教育到底是一门学科,还是仅仅只是一项职业教育。如果是一门学科,研究者必须要明确它属于哪个学科范畴,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人才培养中,为学生打造坚实的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否则我们所培养的人才就如同没有地基的楼宇,随时都有崩塌的危险。此外,我认为信息技术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不应该仅仅是为了一个职业而设定的,而是应该为了培养一个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而设定的。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对信息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作出系统性的规划和定位。
2.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开发的研究
我们有必要在加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同时,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开发。未来的信息技术教育人才培养需要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广阔的视野和发展空间,让学习者具有广博的学科素养和精深的专业知识以及系统性的思维与方法,从而应对未来的挑战。在专业课程设置开发方面,需要兼顾两个层面的研究:首先需要培养学习者的学科素养,使得学习者掌握本专业所属学科领域的广博的学科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和思想方法,奠定良好的学科素养,从而开拓学习者的视野和为未来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其次,我们需要加强专业课程和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方法方面的课程设置和开发,培养未来的教师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还要加强教育教学方法的培养,从而让未来的信息技术教师更好地适应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岗位。
3.加强人才培养中对未来职业规划的渗透
当前大学生普遍缺乏对自身职业发展进行规划的意识。信息技术教育人才培养中如果不加强对职业发展进行规划的部分,学习者常常会将自身发展陷入到一个狭小的事业规划空间,这不利于学习者专业能力的培养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增强。信息技术教育人才培养中,要结合专业特点和职业发展情况,来适时地加强学习者对自身职业进行预先规划的能力,从而让信息技术教育人才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
● 展望未来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个随时代而出现的新的研究和实践领域,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让信息技术教育具有难以预测的多变性。信息技术教师未来是否存在这个质疑或许有些可笑或者多虑,但是却提醒我们未雨绸缪,静下心来思考信息技术教育的未来发展。
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发展速度极快,技术更新速度超过了人们的预测与想象,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人才是需要紧跟技术发展脉搏的,可是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紧跟技术的发展不是一个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而掌握相关的思想和方法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与关键。所以,未来的信息技术教育师资培养不应该仅仅关注职业定位,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只有这样,当职业发展变化时,当就业形势发生变化时,我们培养的人才能够灵活应对,从而适应未来的发展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