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6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2011-12-29 00:00:00吴来辉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7期


  摘要:Big6模式是一种已经得到普遍应用的网络主题探究模式,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信息搜索、表达、整合等能力,带动学生信息素养的整体提高。高中阶段的学生知识储备、信息技术能力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因此,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能力,更适宜采用Big6模式进行教学。本论文就Big6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Big6模式;高中信息技术;应用与研究
  
  ● Big6模式
  Big6是由美国的Mike Eisenberg和Bob Berkowitz两位学者研究出来的一种促进信息能力和问题解决技巧的方法。
  使用Big6模式的时候,要注意它并不是一种线性的过程,不要求必须从第一个步骤到第二个步骤的顺序来学习,要看问题的性质或是对问题的了解而定。有时做到第三步骤找数据时,发现数据不足或自己的能力、时间不够,这时可能要回到第一步骤、第二步骤重新思考问题。Big6模式的六个步骤如下表。
  
  ● Big6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Big6模式对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十分有效,特别是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整合问题的能力。下面,笔者就以Big6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具体实施为例进行分步骤详解。
  1.定义问题所在
  定义问题是Big6模式中最重要的阶段,定义问题的来源既可是教师指定,也可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当教师审定好主题后,学生必须了解主题的内容,清楚问题的定义,包括我应该怎么做,我需要解决什么样的困难,我需要如何呈现研究结果等。
  高中学生知识储备与信息技术能力都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教师在定义问题的来源时,应尽量把问题定义得宽广一些,让学生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定义问题就如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行动指南,细化的问题通常分为以下几个层次:记忆层次、聚敛性思考层次、扩散性思考层次、评价层次。
  2.信息搜集策略
  在问题非常明确的前提下,需要进行的就是寻找所需要的信息。首先要确定信息资源可能存在的范围,百科全书、图书馆里的书、网络资源甚至和研究主题相关的专家都是可用的信息来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分工协作,这样可提高查找信息的效率,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此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划分出信息资源的优先级别,选出那些最可能有用或是最容易获取的信息,尽可能地提高搜集信息的效率。学生对一些搜集信息的渠道不是很了解,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询问,这个过程也是协作小组成员提高个人信息素养的过程。
  3.找出信息
  找出信息就是按优先级别进行信息寻找。前面只是确定了信息搜寻的范围,现在要涉及如何具体找出信息。最常使用的方法是网络搜索。由于网络资源种类繁多,且数量增加极为迅速,想要快速有效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就必须熟悉各种电子资源及网络数据的检索方法。比如,主题式的资源索引、检索式的搜寻引擎、网络图书馆的关键字搜索等。
  此外,对已经找到的信息要进行甄别,区别有用信息和垃圾信息,找出那些能够回答问题的信息,搜集到的信息的出处都要做记录。同时也要对相关网站的信息进行正确性和适用性的评估,以免错误信息被选取。信息的评估一定要在小组讨论中进行。
  4.使用信息
  在使用信息之前,学生需要明确搜集到的信息是否可以回答或解决问题,如果搜集到的信息太难,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或请教教师;对于一些太深奥无法理解且对学习无意义的内容,必须忍痛割爱。对搜集到的数据不必全部阅读,只阅读与所需解决问题相关的内容就可以了。
qvPY5BS8t2qHIeLk2oePKw==  信息筛选之后,要对信息进行整理。因为搜集到的有用信息比较多,通常在有用信息中摘录重要的信息。摘录信息主要有几种方法:改写、摘要、复制和直接引用。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的是,所整理的信息要能反映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切记不要把引用的资料当作自己的意见。
  5.整合信息
  整合信息是决定如何把摘录的信息组织在一起,完成最后的作品。要整合好诸多信息,首先要确定一个标题;其次,内容要按照一定的向度来组织,如按照时间、前因后果、问题性质等方面;最后,必须简洁、清楚地表达自己研究发现的重点,而不是信息的简单累积。
  信息呈现是一个关键的步骤,它能体现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如何生动、准确地表达所研究的成果,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呈现方式最好图文并茂,既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又一目了然。②内容中需说明研究的方法与步骤,使人明白整体研究过程。③呈现信息时,最好融入自己对此问题的思考。④最后要呈现自己的结论以及通过团队思考后得出的详细结果。
  6.评价
  Big6的第六个步骤,并不是与别人比较好坏,而是给自己一个反省的机会。一个主题探索研究,随着最后成果的发表而结束,若不经过反思,则仅是一项作业的完成而己,对未来的学习没有多大的帮助,因此Big6中的评价就显得非常重要。
  评价要求教师和学生双方来完成。首先,学生完成任务后,在小组里进行反思,反思哪些做得还不够好,通过什么方法和努力可进一步完善;团队合作是否愉快,有哪些工作是由于交流上出了问题而没有做好等。之后,教师进行指导和完善,为下一次更好地学习做准备。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 Big6模式在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1.应用范围
  Big6模式适合那些能开展主题探究的学科内容,也就是说适合对陈述性知识的探究,而对过于复杂的知识或超出学生知识加工能力的课程和内容则不宜用此模式。
  2.教师仍起主导主用
  虽然Big6模式中学生是探究主体。但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仍起主导作用。在定义问题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在学生查找资源、整理信息、评价成果等过程中,教师都必须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无处不在,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教师如能恰当运用Big6模式,相信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和提高将会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