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课程基本理念倡导要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这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是要突出时代性,地理课程要突出时代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对地理课程的影响,包括在地理课程内容选择、地理教学方法运用和地理教学评价中,都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除了要求学习必修模块中有关地理信息技术的章节和地理信息技术选修模块以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快速取得丰富的网络资源的习惯与能力,引导学生注意地理学习重点的改变,侧重对学生地理信息素养的培养,注意教师自身角色的转换,尽力提供个别化的学习环境,充分认识地理信息技术是一种教学技术手段并高度重视学校多媒体网络化地理专用教室的建设。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过程就是地理学科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教育者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地理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等各个方面。
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实施课程整合,必须革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我们探索、运用了基于信息技术的创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信息化为特征,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实施信息化教学过程。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学习环境中,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主动实现知识意义的构建。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广泛应用,教师的“教书匠”功能在降低,教师的课堂导演角色越来越重要。地理教师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工作被多媒体代替了,课堂现场的主要工作是控制教学进度、组织讨论和解答问题等。课堂以外的教学设计、编制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节目、处理和创造教学信息等非课堂教学任务,成为教师的重要工作。现代化信息教育的时间在延伸、空间在扩展,学生的学习和地理教师劳动的时间和空间也随之延伸和扩展,教师劳动强度更大,综合素质要求更高,职能向多方面发展。
总之,任何教学手段都有自身教学价值和存在的意义,关键要看我们如何利用它,教学手段要为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善服务。使用新技术并不代表现代化,更不代表教师的思想。就课堂而言,推动教育前进的不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而是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与地理学科的整合应是教师在驾驭媒体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生成。
基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教学模式的建立,在运用性和可操作性上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在一些实验课中,运用同一软件和相同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却不相同,少数课无显著性差异,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一个重要课题。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地理教学是以教师、学生、教材为三点,教室为学习中心场所的相对封闭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班级授课,利用黑板、粉笔、挂图、地球仪等其他媒体辅助教学,将知识传递或灌输给学生。在这一模式下,教师是主要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及电教、CAI存在本质的区别:①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由知识的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②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③将媒体由原来教师演示的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④更有效地实施因人施教的原则,学生可以因自身能力控制学习进度,只要主机不关,就可以利用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的计算机随时访问主页,延伸了课堂时空。
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及其互联网络,对学习活动的供给力和可满足程度是以前和当下任何学习条件所不能比拟的,其发展势头和对现实世界、对教育方式的深度影响还处于初期,如何运用网络提供的创新平台和创新环境,加速教育教学和网络的融合,提升教学的创新品质,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和实践的课题,如开发高质量、个性化、开放性的多媒体软件,建设适合学生学习的资源网站,教会学生进行数字化学习等。
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地理教学的发展带来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同时,它是社会发展、技术发展、教育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它能充分彰显地理学科的特点,更有利于地理学科的深入学习和探讨,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必然要求;它还是促进地理教师自身素质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过程是教师教学观念的提升过程;是教师、学生传统地位改变的过程;是对现行教材进行整合的过程;是教师学会提问的过程;是备课组之间及备课组内部各教师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