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

2011-12-29 00:00:00李爱红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8期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斑斓的信息世界,每时每刻都享受着各种传播工具带来的多姿多彩的信息,这一切都使得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变得更加方便、高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改变着我们沟通、交流、学习的方式、方法。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现代化的要求,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重大变革。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通过各种表现手法抛开某些表面的、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将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表现出来,如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不易实现的实验等,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屏幕上实施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它可以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了基础。这样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效率。
  
  模拟演示,突破实验难点
  
  有些化学反应实验,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按常规演示难以完成或实现,但借助计算机进行模拟演示,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模拟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减少污染
  如溴蒸气、苯的毒性是无法让学生感知的,这时可借助计算机设计三维动画片——小白鼠中毒死亡,告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谨防化学物质中毒。
  2.模拟化工生产过程
  对一些化工生产过程,如接触法制硫酸,氨氧化法制硝酸等,学生大多数未见过,缺乏感性认识,用多媒体计算机可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每一步生产过程,对于各个环节也可以反复演示或局部放大。
  3.模拟化学反应过程
  模拟无机或有机化学反应过程,使学生看到化学键的断裂及重新组合的过程。例如,在有机化学中羧酸和醇的反应,羧酸是提供氢还是提供羟基?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很容易把中和反应跟酯化反应类比,认为酯化反应中,羧基提供氢而醇提供羟基,为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可利用电教媒体,模拟含有18O的醇羟基跟羧酸起酯化反应,形成含有18O的酯这一反应过程,证明羧酸提供羟基而醇提供氢。
  
  扩大演示实验的效果
  
  在化学演示实验中,有许多有气体放出、产生沉淀、发生变色现象的实验,这些实验如果只靠教师在讲台上做,部分学生对实验中产生的现象会看不清楚。而利用投影仪或利用摄像探头实地摄影,然后再通过大屏幕电视,使演示装置得到放大,提高细微现象的可见度,实验现象一下子就能使全班同学清晰地看见,使学生对实验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印象深刻,经久难忘,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在演示电解CuCl2溶液时,将CuCl2溶液注入U型管,以石墨为电极进行电解实验,通过摄像探头实摄实放,从电视屏幕上可见到作为阳极的碳棒有气泡逸出,加入少量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色,说明放出的气体为氯气。作为阴极的碳棒有一层红色物质覆盖在它的表面,说明有铜析出。这个实验如采用常规演示,这些细微现象可见度低,就会成为成功演示的一个难题;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后,这些细微现象被一一放大,所有的学生都看得一清二楚,从而达到常规教学手段所达不到的效果,同时也能提高教学质量。
  
  再现实验,加大复习容量,提高复习效果
  
  化学实验是高考复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果用常规手段进行复习,教师难以把大纲中所有要求掌握的实验中涉及的仪器、装置都一一画出,也不可能把演示过的实验再演示一次;若利用电脑模拟,再现实现装置、实验过程和现象,不但可以提高课堂容量,还有利于比较、加深理解记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教学手段受到了冲击,多媒体技术正大步走进现代化的教学过程,教育工作者应该更新观念,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我们既不能盲目接受也不能一味排斥,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地把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过程中去,解决教学的重难点。要利用新的教育理论,发挥传统教学的优越性,综合现代化手段,把化学教学设计得更加完善,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