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元稹在《遣悲怀(其二)》中写道:“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用在当今的教育教学实在恰当不过了。中国的教育现代化改革,从1996年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这无疑是得益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如今IT技术的发展新趋势已变为多媒体化和网络化,并且二者的结合日益紧密,使用电子教材、研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利用网络系统进行教学,已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面对教学环境的巨变,我们必须转变过去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为普通基础教育事业服务呢?本文试就高中语文教学与多媒体的整合作一些探究。
多媒体教学含义的界定
要想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指导教学,就必须先要真正理解多媒体。华东师大区培民教授指出:“所谓多媒体(multimedia)是指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综合;多媒体教学特指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的多媒体在课堂教与学及学生校内学习活动中的运用。”从这里不难看出,多媒体教学能够促使教学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它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教学过程的交互性、教学信息储存的大容量、教学信息传输的网络化等等。
教育理论实施的基础
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实施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的建构理论和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而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由此可知,信息多媒体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可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多方面进行整合,并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实现其自主式学习、探索性学习和协作式学习,为语文的课堂教学、远程教学和终身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与语文学科相容的特点
多媒体信息技术有以下特点:信息资源的海量化;信息传递形式的多样化;沟通的互动性;求知学习的主动性。
而这一切又正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最重要的功用就是工具性,其次是人类文明文化的传承性。语文学科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其教学内容主要为阅读、写作、口语交流。进入信息技术时代,语文教学必然会有新的特点。
一是在阅读的深度、广度和速度这三个层面上有了革命性的变化,二是在写作的层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多媒体已经成为人与人之间重要的交流方式,写作教学也必将面临革命。
采取语文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有以下一些优势。
1.创设多维互动的创新性课堂教学。增强了学习的直观性和形象化,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使教学过程灵活化。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将真正体现教师对学习者的智力、性格、兴趣、需求的尊重。
2.创设和谐的“情景教学”,开辟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从而能够加大教学密度和提高教学效率。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李镇西老师说过:互联网的发展是不可抗拒的,它对学生的诱惑更是难以抵御的。我们应该对此加以研究,对学生进行引导,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积极因素并限制其消极影响。他还认为,对语文教学而言,网络将带来阅读方式,写作方式和交往方式的革命,我们应该将这种“革命”融入新一轮语文教学改革,使语文教学获得新的生命力。网络将带来阅读方式的革命。与传统阅读相比,网络阅读不仅仅是阅读载体发生了变化,而且还具有信息多,内容新和阅读速度快的特点。网络也将带来写作方式的革命,但网络时代的写作方式却发生了书写工具、文本形式和写作速度上等革命性的变化。面对这些变化,我们不能坐等,而要积极面对、探索对策才是明智的选择。
当然,任何事物过犹不及,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使用也是如此,不可滥用。不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不会给教学以帮助,而且还会带来负作用。比如,为了赶时髦,多用、滥用多媒体,使多媒体成了课堂的主宰;只让多媒体唱过场戏,而缺乏系统的教学设计意识;以视听代替教师的朗读、学生的思考和对文本的体悟等等都是我们要克服的弊端。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种开放性和创造性的高级活动。“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教学必须把动画、视频、投影、网络帖子等形式与学生的积极思维结合起来,真正科学地把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整合起来,创造出生动形象、富有情感的语文大课堂,引发学生的生命体悟和情感体验,拓展学生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人文情怀,以推动语文教学事业的发展,加快实现我们高中语文教学的现代化建设,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开拓出一片广阔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