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范

2011-12-29 00:00:00陶玲莉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8期


  【摘要】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使得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知识多而杂,而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拒绝庞杂,反对面面俱到。本文本着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初衷,试图通过精选典型性、生活化、错误性、个性化的范例,让学生通过对范例的学习,促进知识的迁移,提高对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希望此文能为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范例;信息技术;教学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概念、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成果层出不穷,要想在信息技术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将所有的信息技术知识都传授给学生,显然是不可能的,由此一种谋求典型教材与学习者独立的、能动的学习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范例教学法被引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师通过选择“基础的”、“本质的”、带“范例性”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对“范例”的学习,掌握学科的知识及其本质,促进学习迁移。在此,范例的选择尤其重要,它是课堂得以有效进行的关键。
  “范例”一词来源于拉丁语,其意是“好的、特别清楚的例子”、“典型的例子” 。范例教学研究与实践的代表人物瓦根舍因认为“范例”就是“隐含着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础因素的典型事例”。一个合适的范例可能是启发学生举一反三的窗口,帮助学生促进知识的迁移;可能是为学生提供的一种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的深入分析与讨论中提高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也可能是学生面前的一面镜子,帮助学生在错误中反思、成长;还可能是为学生提供的一个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尽展才华。
  
  精选典型性范例,为学生开启由此及彼的一扇窗
  
  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使得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知识多而杂,而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拒绝庞杂,反对面面俱到,力求做到知识的典型性、代表性、开导性。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精选能反映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的范例,帮助学生通过对范例的学习,以点带面,由此及彼,实现学习的迁移和知识的实际运用。如在《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 这一节内容的学习中,网络数据库的形式多样,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引入时,我选择了一般搜索引擎与网络数据库检索对比体验的范例,通过具体的检索任务(查找文件编号为200915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引导学生对比在“百度”搜索引擎中和在“中国普法网”等专业网络搜索引擎中检索过程的异同点,从而自然地归纳出网络数据库的特点以及网络数据库检索的一般过程。在这个范例中,学生既能在两者对比中感受到网络数据库专业性强、可信度高、数据相关性强、检索条件丰富等特点,又能借助以往在百度等搜索引擎中搜索的经验,消除对网络数据库检索过程的陌生感,轻松掌握网络数据库信息检索的一般过程,并以此为窗口,熟练驾驭网络中其他多样化的数据库。
  
  精选生活化范例,为学生呈现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
  
  信息技术作为现代人处理信息的一种工具,最终服务于生活。选择生活中的范例作为切入点,一方面能通过鲜活生动的范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合适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范例,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感受相应的学习情境,并将思维牢牢地吸引在课堂教学内容上。学生通过对范例的体验,产生获取新知的需求,然后试图通过新知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得到成功的喜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望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主动学习的状态使得教学目标被高质高效地达成。如在《使用多样化的网络数据库》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考虑到即将到来的国庆长假,我选择范例“结合国庆长假,请同学们借助多样化的网络数据库,规划一次旅行”。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在博览了旅游、数字地图、网上商城等相关的数据库后,各小组通过热烈的讨论纷纷提交了周密的旅行计划,并对各类型数据库的推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真正地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并通过生活检验知识。在学习《表格信息加工》时,考虑到笔者所在学校学生大多是住校生,我选择了“我财我理”的范例,提前让学生记录了一周的各项开支,并汇总了全班的信息,引导学生进行图表分析,不仅使学生在数据分析中学会了计算、排序、筛选、图表制作等操作,也通过图表分析纠正了许多学生消费呈现“月初风光月底羞涩”的不合理安排,同时,通过对比,也让学生意识到合理安排开支、理性消费的重要性。
  
  精选错误性范例,为学生提供一个反思的空间
  
  有人说,垃圾是被放错地方的宝贝,教师如果以变废为宝的慧眼去发掘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资源,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反思的空间,让学生在找错、辨错、改错的过程中真正将知识内化。
  好的错误性范例,有时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切入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因为某些知识的缺失出现一些错误,教师适时地利用这些错误范例,可以吸引学生学习新知。如在一次文件重命名的练习中,题目要求学生将文件名为“文本.doc”的文件重命名为新文本.txt,因为系统默认设置了不显示扩展名的查看方式,许多学生缺失了查看方式设置的知识点,出现了“新文本.doc”、“新文本.txt.doc”等错误更名。我将学生的错误作为范例展示,引导学生思考错误的原因,最终大家一致认为从图标上就可以看出这两种典型错误都没有更改文件的扩展名,并自然地提出了“怎么显示文件扩展名”的学习需求,这时,教师适时地呈现新知,能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好的错误性范例,有时也可能是一面镜子,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纠正。如在学习《css样式表》的内容时,学生总会在样式表的定义中犯各种各样的标点符号的错误,我将学生的典型错误编成一个范例,设计了“大家来找碴”的环节,让学生在集体查找错误的过程中,辨别标点中的错误并进行纠正。
  
  精选个性化范例,为不同特质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意思是说,学生都是千差万别的具体的人。这就意味着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舞台上充分展示自我。
  在课堂中精心选择或设计一些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范例,可以帮助每一位学生发展自己的优势智能,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自由学习,最终达到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能走的走起来的目的。如在《建立主题网站》内容的学习中,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对网页制作、图像处理等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我精心选择了一组优秀的网站范例,有学生普遍喜爱的漫画主题的网站、也有张扬个性的个人站点……尽可能地让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网站范例,为每一个初学网站设计的学生搭一个台阶。同时我还按照学生的自选主题及学习特点归类分组,让小组内擅长图像制作的同学设计网站中的图片、擅长查找资料的同学查找资料、擅长配色的同学设计网页配色……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围绕自己的兴趣点自发地参与到网站设计活动中,施展自己的才华,发展自己的优势智能。
  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是所有信息技术一线教师一直的追求。课堂中学习新知时、任务布置时、内容复习时,一个好的范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新的知识点,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可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最终可以切实地提高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邹利敏.“范例教学法”理论述评.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8(3)
  [2]李景丽.范例教学法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中小学电教,2008(11)
  [3]钟柏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推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3)
  [4]丁小明.“范例结合任务”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