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数字化校园建设瓶颈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

2011-12-29 00:00:00张玉明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8期


  突破硬件瓶颈
  
  要构建数字化校园,实现高水平的教育管理现代化,就必须有一定的硬件平台为依托,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以致硬件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瓶颈。笔者结合一些实际案例,分析常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最常见的就是资金投入不到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然而当前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越来越重视教育信息化,只要学校努力去争取,相信资金问题越来越容易解决。
  第二种,资金是到位的,然而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以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方方面面,诸如中心机房、一卡通、现代化的安保和后勤服务平台、网络设备、服务器、教师办公电脑和学生机房、多媒体设施配备科学的教室、互动转播灵活的校园电视台和广播站等等。要使学校各项工作在智能化手段推动下实现高效运作,就要把争取到的用于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进行合理规划使用。对于这一系统工程学校主管领导和部门应先外出考察学习,结合学校实际制定需求方案报一把手校长审核修订后,在校行政会议上进行讨论并修订;再召集学校部分骨干教师和相关一线工作人员征求意见讨论并修订,在此基础上一个比较全面的需求方案雏形基本形成;接下来再请业内专家进行论证,结合专家的建议再对建设方案进行调整,在多渠道多层面全方位的沟通论证修订后一套需求基本科学的方案才能定稿。
  第三种,就是资金到位了,规划也比较合理全面,然而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对施工过程的有效监管使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必须对信息化工程建设全过程进行有效跟踪监管。学校可以委托专业质管公司对工程建设全程监管,也可以由主管领导牵头,日后负责使用或管理的教师参与建设过程中,杜绝偷工减料,该做的标识及该达的指标一定要达到。这样,管理人员对线路排布及建设过程了然于胸,既方便日后管理维护,又确保工程质量,工程结束验收交付使用时,施工方应提供一份详尽的施工图纸和说明书。
  
  突破管理瓶颈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管理,如果管理不到位,不但不能提高教学和管理效率,反而会遏制学校的发展,一般会存在以下几类管理问题。
  第一,设施设备维护保养问题。数字化校园建成后,日常工作中出现设备故障是常事,对于这类问题通常用两种方法解决:一是委托专业的外包公司来处理,优点是比较专业,缺点是响应不及时;二是由学校依靠自身技术实力解决问题,一般情况都建议由学校自己解决问题为主,当自身技术或设施设备达不到要求再找公司解决。学校可以对负责技术维护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将维护工作计以相应的工作量。
  第二,教室多媒体设备的管理问题。教室多媒体的建设和管理非常重要,每所学校都非常重视,这里是教师和学生的舞台,一定要把这个台搭好管好用好。一是建设时设备设施各班统一配备,包括线路的排布和对接以及线色都要统一,便于管理人员后期维护。二是电教讲台自身应有一定的安全性以防财产流失,电教讲台各个门的钥匙不同的人应有不同的打开权限,电教讲台上的中控对电脑和投影机应有断电延时、定时切断电源功能、网络集中管理功能。三是负责管理教室多媒体的人员应当少安排一些课务并将其维护工作计入工作量,因为教室多媒体有问题就会影响正常上课,必须及时响应,否则拖下去将影响几节课的质量。
  第三,信息化设施的合理使用问题。合理使用现代化设施设备尤其是网络是各个领域的难题,与此同时一系列上网行为管理系统便应运而生。但只依赖技术并不能解决所有实际问题,对于合理使用需要管和导相结合。对于管,一方面靠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机定点定位定人并结合交换机和防火墙进行一体化控管并由软件生成日志报告,另一方面靠制度,可以通过制度并由行政人员定期实地巡查并依据制度进行处理。对于导,可以定期展开以教研组为单位的网络教研氛围并由分管行政参与,可以定期检查教师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应用情况并随堂听课。建议每半个学期对多媒体课件质量高、课堂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进行奖励,并将其优质多媒体资源收入学校优质校本资源库。
  
  突破应用瓶颈
  
  第一,缺乏合理的应用平台构架。很多学校会有许多资源库和应用系统,但这些平台的使用率与当初的投入不成正比。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缺乏对学校这样的环境到底需要哪些平台的认识不科学,一方面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平台太多,教师因无所适从而产生观望和抵触心理。
  实际上在学校这样的环境中,拥有这样几个平台就基本满足日常需求。一是校园OA系统,用于校内公文流转,层面可以由校级到中层再到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班主任,不同角色身份登录OA系统可以监管到相应权限事宜并进行相应处理,校长登录系统后可以查看到学校里需要办理和正在办理以及滞留的各项事务并作出处理和指示。二是校园网,校园网根据功用一般应分为内网和外网,内网的功能主要是管理和通知公示,外网是学校对外的喉舌,其功能主要是宣传。三是师生信息管理,教师信息管理主要由校办、教务处、教科室对教师的个人荣誉、教学业绩、教科研方面的信息进行管理,汇总成教师个人业务档案。学生信息管理主要由教务处、德育处、班主任对学生德智体诸方面进行记载,汇总成各学生的成长档案。 四是数据存储传递,对此各学校形式多样,我校采用的是外企域模式,优势主要如下:权限设置严谨、多个平台共用一个账户密码、技术门槛低、协作办公更方便,图片视频资料库和学科资源库的建设和维护更加方便。唯一缺陷是缺少点对点的传递,因此我校采用了腾讯通进行互补。五是即时通讯,学校与教师,教师与家长的即时互动,家校通平台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家校通采用的电信通信网关,并发速度有保证,教师与家长需要沟通时直接可以短信发送到家长手机上。六是财务管理,会计室每月将教师个人每笔收入导入财务管理系统,教师根据自己的账户和密码可以查看自己每月以及每年的详细收入情况。七是后勤服务,后勤是保障,是为前勤服务的部门,一所大c5a043d3555657a69d146c5d26711a40bb4b40910aebba558108271f8657d91c的学校后勤方面实施现代化的管理非常必要,水电、门窗、课桌椅等的损坏报修可以建立专门的管理报修系统。
  第二,缺乏对教师的技能培训。要教师用好信息化软硬件资源,制定系统的培训方案,对其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从最普通的办公自动化、课件制作、资源应用、班级多媒体电教台(投影机、实物展台、电子白板等)相关设备的操作使用培训到网页制作、动画制作、图片编辑、视频剪辑、个人网站、网络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等较高层次的应用培训,使教师逐步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以课的形式面对面地进行培训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但并不能解决所有遇到的问题,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的需求往往是培训人员考虑不到的。因此,搭建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的渠道平台就显得非常必要。一是培训教师可将培训内容以专题网站的形式整理出来,内容可以是图文或是屏幕录像动画,让教师在面对面培训之后,可以通过专题网站继续学习。二是可以建立学校QQ群、教研组QQ群、办公室QQ群,这样大家有问题可以即时地沟通交流解决,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培训过后进行一系列的考核评比对教师的技能提升也有很大帮助,通过培训教师对技能的掌握不一定到位,某项技术在不同学科又有不同的呈现需求,只有进行评比才能挖掘教师最大的潜能,才能把技术应用得更加熟练,对技术的理解才能更加深刻全面,才能更好地达成培训的目标。
  第三,缺少德技双馨的电教管理人才。要建设数字化校园,推进教育管理现代化,人才是关键,各学校都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和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电教管理人才和其他学科有些不一样,像语数外这样的学科教师展示的舞台较多,人才比较容易发现;而电教方面的人才,因其工作的成效缺乏展示的平台和评价的标准,人才的发现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
  针对电教管理这个岗位的特殊性,既要求教师思想觉悟高、吃苦耐劳、踏实肯干、淡泊名利,又要求技术全面过硬。找一个这样德技俱馨的骨干很难,但确实很重要。有些学校将电教设备管理维修全部外包给网络公司,网站采用租用运营商空间的方式,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即使这样做也只能是基本保证现代化设备的基本运作,并不能达到高效的目的。
  首先是挑选人才,要挑选出肯干、能干的人担任电教管理主要工作;其次是培养人才,对于挑选的人才,只要思想觉悟高,一心为公,能吃苦,肯干事,肯钻研,就要加强培养,为其提供一些深造培训的机会和业务展示的平台;再次是用人才,通常人才都具有一些个性特征和思想,俗话说得好,领导有多大胆,手下就有多大才,领导只有充分信任并且放手,才能打造出学校教育现代化的特色和品牌。
  如果我们能有效地解决硬件瓶颈、管理瓶颈、应用瓶颈,建好管好用好现代化教育设备,数学化校园建设将水到渠成,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将大幅度提高,现代化学校优势将充分彰显,品牌学校的铸就将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