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2011-12-29 00:00:00杨春升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10期


  历史学科的教学运用信息技术,能使我们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甚至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它要求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上,让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得知识的工具和根据认知的需要来处理信息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这样不仅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和自由,促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此可见,在历史教学中引进信息技术,的确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不仅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巨大的冲击,也对传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是教学史上的一次革命。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景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营造或创建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再现历史场景,引起学生情感体验,打开学生的认知思路,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多媒体课件可以将历史知识利用图、文、声、像等多媒体播放功能,快捷、明了、高效地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知识信息,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由感而发,认识历史、感受历史和分析历史。它使课堂变得更加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这就是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如讲解《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一课时,通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分析帝国主义国家如何利用“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等多种手段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并制作了动漫让学生指出图上鹰、蛇、熊、狐狸等动物所指代的殖民侵略者,以及它们肆意横行的地域范围,从而使学生对帝国主义国家占据中国大半河山及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有了直观、形象的了解。这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展感性认识,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合理处理感性材料,优化感知刺激,有利于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系统,为其形象思维奠定基础。在历史教学中,学生所接触的虽是很简单的历史常识,但并不形象,如果运用声形兼备的多媒体课件来传授知识,不仅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抽象的语言符号,而且会把学生带进一个形象、直观的世界,使其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如“南京大屠杀”是《全民族抗战开始》这一课的导入内容,它以铁的事实、大量数据,展示了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中国人民的屠杀,揭露了日寇惨绝人寰、令人发指的罪行。学生对这段历史不甚了解,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影片《南京大屠杀》中的部分片段截取并复制到课件中,随着一阵阵枪响,人们纷纷倒下。镜头定格,有的双眼圆睁,有的血肉模糊,死人堆里还有人挣扎……惨不忍睹的场面对学生产生了视觉冲击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震撼,更激起了他们对日寇罪行的愤恨。从而迅速使学生进入到情景之中,发展了形象思维,教学效率也相应得到了提高。
  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探究知识能力
  教师用更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料信息,包括文字、资料数据、音乐、声音、画像等,通过多媒体手段可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输送包括有文字、录像、动画、声乐、高质量的图表等综合内容;能够帮助教师开拓思维,改变其在课堂上传统的角色和方法,适当的时候可以强调自己是学习的推动者而不是资料输送中心。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鼓励学生学习探索的学习任务,引导他们更好地完成教学目的。例如,讲爱国统一战线时,我们可以把革命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用表格的形式列出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行知识的探究。
  图、文、声并茂,培养学生语文审美能力
  传统的课堂以口语为主,辅以黑板挂图,以静态形象为主,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感到单调、枯燥。尤其是当代史,仅通过教师的口头讲解让学生感受美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信息同步的特点,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优点,可给学生在视觉听觉上形成冲击力,使学生的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拨动学生兴趣的心弦,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历史学习,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想”中感受意境美。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让他们沉浸在一片美的海洋中。
  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的能力,提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手段往往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情景单一,教师授课的基本方式是讲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狭窄,视野必然受到影响。听读的机会少了,读写的能力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多媒体课件能储存大量的信息资料,能根据需要及时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快速呈现,快速反馈。学生听的看的多了,就必然有利于能力的提高。
  实践证明:在历史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能创造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汇的教学环境,为教学提供逼真的表现效果,扩大学生的感知空间和时间空间,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范围;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总之,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将在历史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