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自身学科特点,信息技术教学不能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WebQuest就是一种新型的、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师生关系改变的教学方式。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观建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WebQuest的策略和对师生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WebQuest;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殊性,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对学生软件操作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这样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支持下的WebQuest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体现了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自主意义建构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
WebQuest概述
(一)WebQuest的内涵
WebQuest是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技术系的B.Dodge和T.March于1995年开发的一种课程计划。国内一般把WebQuest译为“网络探究”。它是“探究—发现”教学的一种具体形式,主要依托Internet的强大信息资源优势来训练、培养学习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网络探究中,教师给学习者创设与学习任务有关的情境,学习者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合作学习,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综合来得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1]。因此,WebQuest是一种利用因特网资源开展的、教师指导下的以问题研究和解决为中心、学生在教师提供的网络资源和指导下基于网络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旨在使学习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探究性学习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二)WebQuest的构成
一个WebQuest包括引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价、结论六个部分。
引言模块:主要是给学习者创设情境,激起学习者的兴趣。
任务模块:给学习者描述将要完成的任务,让学习者带着目的和任务去探究。既可以是个人独立研究,也可以是小组合作。信息技术课程中WebQuest的任务可以是一件作品,如一个Flash动画,可以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或程序,也可以是一个对特定主题进行解释的口头陈述。
过程模块:教师描述学习者完成学习主要经历的若干步骤,让学习者知道完成任务的过程,教师还应向学习者提出学习建议。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探究时,教师还要注意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并且鼓励小组间相互协作。
资源模块:这里的资源是教师围绕主题预设的帮助学习者完成任务的学习资源。这里的资源并非全是网络资源,非网络资源也可以使用。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资源主要包括三种,一种是文字材料,一种是已加工好的案例,还有一种是待加工的材料(可以是声音、图片、视频和动画)。
评价模块:主要为了检验学习者网络探究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一般评价的是学习者的作品。可以是教师的评价,可以是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可以是生生互评。
结论模块:包括总结学习内容和经验,反思和体验学习过程,教师要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状况,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对全班讨论有帮助。针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特别是操作类的内容,如怎么利用Flash创建遮罩动画,教师应总结出解决相应问题的策略和步骤,并且将其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相联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和迁移的能力。
信息技术课堂应用WebQuest教学模式的策略探索
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决定它适合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具有很强的目标性和实践性,特别适合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符合信息技术课程层次性和操作性的教学特点,因此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最为常用[3]。WebQuest实际上是一种“网络任务驱动”,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创造性尝试。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WebQuest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但就目前来说,这种教学方法应用并不多。为了保证WebQuest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顺利实施,在教学实践中还要注意相应的教学策略。在WebQuest教学模式中,教师以任务来驱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教师依据一定框架建立适合主题的WebQuest课程网页,将大的问题分成一个个小的任务,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引导学生探究,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思维模式[4]。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在“做”中学。
(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很大的作用,信息技术课跟其他学科相比往往更能吸引学生。一般情况下,学生都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有了这个基础,如果教师能够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和学习内容,创设良好的情境,则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在讲授Flash和Photoshop时,先向学生呈现通过学习将要完成的作品的效果图,则能让学生产生体验成功的兴趣。再如,在学习人工智能方面的内容时,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让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获得学习的乐趣。
(二)依据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选择任务
教师选择的任务应该让学生感兴趣并且在努力后能够得以很好地完成,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和成功的体验。因此一般情况下,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和普遍关注的问题中找寻任务,选择看上去非常有趣、具有很强吸引力的任务,另外还要选择能让学生参与其中、扮演角色的任务。
此外,教师还要把握好任务的深度和广度,这关系到学生对信息的加工方式和程度。如果任务的深度不够,学生对于信息的加工可能只停留在简单组合层面上,进行简单的原信息再输出,就没有创造性可言;如果任务过难,又会挫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任务的设定要从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水平出发决定任务的深度和广度,然后围绕该任务展开进一步的“支架式”和“抛锚式”教学[5]。
(三)教师转变角色,引导学生学习
既然是学生在网络中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那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扮演好四种角色:信息海洋的导航者、情境观察的指导者、协作学习问题的设计者和协作学习过程的辅导者[6]。
网络上的资源很丰富,跟主题相关的资源才能帮助学生顺利地进行学习,因此教师要做信息海洋的导航者,引导学生的学习。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各不相同、对新知识也缺乏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对于一些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内容,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指导学生操作和学习。教师也可以根据机房电脑设置的位置,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共同探究。当小组不能完成任务时,教师应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总之,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提高信息素养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四)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及时评价能让学生知道自己完成任务的进度和质量,如果教师不及时评价会造成学生的迷失。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来说,由于自身的特殊性,评价的对象不应仅仅是针对学生最后得出的结论或最后拿出来的作品,还应该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因此,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做评价。即使学生拿出的作品不理想,也要从学生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宝贵经验的角度进行鼓励,使学生在探究的整个过程中都能感到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WebQuest的积极作用
(一)应用WebQuest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观念随之发生变化
有研究表明,在教师设计WebQuest的过程中,网络信息环境不仅拓展了教师的视野和思路,也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水平和差异性;设计资源时,要在丰富的网络资源中,筛选、鉴别和再加工适合教学需要的信息和资源,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总之,教师设计WebQuest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自觉地接触了大量信息,进而影响了自己的教学意识和观念[7]。教学过程中 “实践—反思—再实践”的探索过程使教师不断获得专业提升与自我发展。
(二)应用WebQuest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1.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增强信息素养
WebQuest是基于网络的探究,很多情况下,教师没有提供资源或者仅凭教师提供的资源不能顺利完成任务,学生就需要自主利用网络寻求、筛选、鉴别合适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了提升。
2.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往往是告诉学生应该如何操作,或者通过投影向学生演示,这样的方式只会增强学生机械操作的熟练度,并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但是在WebQuest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进而完成任务,这样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变得主动,不仅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还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加强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演示、学生跟做”的方法使得学生总是跟着教师的思维走,学生的思想被束缚住jtbnPo+eG2kIS2SxWBKfCw==,个性得不到发展。WebQuest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提出任务,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活动,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个性特征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展露,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结
信息技术的学科优势,为课堂教学采用WebQuest模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WebQuest教学模式能促进师生关系和角色的转变,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建构主义教学观。但是没有一种教学方式是万能的,并不是所有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都适合这种模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需要选择。但是如果能恰当地运用,会提高教学效果,对师生都有积极作用,尤其会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剑平,熊才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5]邬卫东.网络环境下的任务驱动——WebQuest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应用
http://xkwq.e21.cn/content.php?id=51137
[3]钟大鹏,庄巴朗.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运用的探讨.基础教育研究,2010(18):29-30
[4]闫李洁.初中信息技术WebQuest教学案例——学习图表制作
http://jsjxxx.szlg.edu.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699
[6]汤朋朋.WebQuest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科技信息,2009(17):224-225
[7]沈涓.我做WebQuest的体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Z2):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