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电教媒体 培养智障生合作能力

2011-12-29 00:00:00于美红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10期


  智障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的先天缺陷,在学习、交往、生活等方面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少合作的能力,不懂分工,不知道如何交流。他们之间发生矛盾时常常以高声哭叫、跟老师告状或攻击别人的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往往心慌意乱、无法应对,不知从老师或同伴那里寻求帮助。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规劝在智障孩子身上显得过于空洞和苍白。合作是智障学生健康成长的需求,也是智障学生未来发展和适应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石。最近,我积极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在培养智障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树立合作榜样,提高合作意识
  电教媒体形象直观、生动有趣,智障学生的思维主要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注意力容易分散,稳定性差。榜样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对智障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和更强的感染力。模仿他人是智障生的特点,模仿就是学习,而榜样为他们提供了模仿的条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给他们树立正面的榜样,会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面发展,潜意识中培养他们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例如,我在“学会合作”主题班会课上,利用多媒体放映电影《两个小八路》的片段:大兴和小武的机智勇敢、英勇顽强、团结合作,配合大部队打败日本鬼子的故事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提高孩子们的合作意识,我要求大家赶快动手把桌椅板凳围成一个圈,有的大同学开始主动帮助小同学,我也和孩子们一起搬桌椅,通过大家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很快就把课桌凳都围了起来。通过搬桌凳让孩子们意识到,合作就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大家共同努力、互相配合,才能把事情做好。
  教给合作方法,激发合作动机
  由于多数智障学生反应迟钝,好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人际交往经验,不懂得遵守规则,行为散漫,在班级活动中经常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在需要合作的时候很难表现出合作行为。这就需要教师利用电教媒体再现活动、游戏等场景,及时教给智障生合作的方法,指导智障生怎样进行合作。比如,我经常利用多媒体播放“三个和尚”的动画片、儿歌及故事,向孩子们渗透“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缺乏合作意识的思想,让他们明白合作不是一个人的行为,而是一个集体行为。又比如,在玩游戏“乘船”时,让大家一起商量,如何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找同学、老师或他人协助帮忙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智障生逐渐掌握合作的方法,在日常生活、学习、游戏中学会合作。
  提供合作平台,强化合作兴趣
  电教媒体集音、像、画于一体,生动形象,特别是对智障学生,在吸引学生的注意与创设教学活动情境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可以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强化学生合作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我会用在网络上收集到的动画片、卡通画以及剪辑的部分影片片段,让孩子们学着做,跟着走,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智障生合作的机会是很多的,如一起拼图、跳绳、丢沙包、打扫卫生等。作为教师,既不要放过每一次让智障生合作的机会,又要有意识地为智障生创造、搭建、提供合作的平台,让智障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合作的能力。
  感受合作成果,培养合作能力
  智障生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有的活动成功后特别兴奋,还有再想试一试的愿望;有的事情做成后,增进了同伴之间的友谊,减轻了自卑感,增强了合作做事的信心。这对智障生巩固、强化合作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但有些智力较差的学生自己常常不能明显感觉到,因此,教师看到智力较差的学生能与其他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或做某项事情,或协商,或给以别人帮助等合作状况时,应注意引导他们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快乐,激发他们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于是,我用照相机、摄像机把孩子们整理的班级文化图片、各专题手抄报、日常生活中的整理宿舍、艺术节大合唱的情景、游戏时的表现画面一一记录下来,在班会上播放,让他们在自我评价、自我认可、自我教育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中的合作成果,品尝成功的快乐,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合作能力。
  对合作效果好的学生,教师要通过竖起大拇指或鼓掌或面带微笑的点头等动作,对学生加以肯定表扬,使他们受到极大的鼓励,进一步强化合作的意识。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智障生,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或意见。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智障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
  培养智障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长期有效的引导和帮助,让他们多训练,逐渐学会与他人合作,并享受到合作的快乐,学会生存,这也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