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智障儿童感知速度缓慢、范围狭窄、思维直观并伴有语言缺陷,在语文教学中他们的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表现出显著的困难,他们常常不能理解所阅读的词汇、语义,经常用不自然、不流畅的声音朗读,不能自动地把意思与相应的词联系起来,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近来,我通过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发现能够为智障儿童创造学习知识的最佳情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能促进他们更积极地去思考、分析问题,让他们学得更灵活、更主动、更有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智障儿童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文结合、灵活易用,激活学习气氛
多媒体电化教学集声、文、图、形于一身,具有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生动活泼、操作简便、易重复使用等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学习气氛,能帮助教师把“无趣”的内容变为“有趣”的活动。运用电化教学手段有助于设置生动的教学情境,增强教学直观性,图文转化方便,学生的学习气氛活跃,练习情绪高涨,学习效果也得到极大的提高。
比如,在说话练习《美丽的秋天》一课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把大雁、柿树、落叶、菊花、穿秋衣的孩子等组成一幅色彩斑斓、形象鲜明的秋天美景图。这样,有图文的有益转换、灵活多变的形象为依托,改变了课堂上教师自问自答的尴尬局面,激发了学生们能把话说好、敢把话说明白、愿把话说清楚、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欲望。学生们在欣赏了多媒体展示的画面以后,说出了“秋天,柿子熟了,黄澄澄的柿子挂满枝头”、“秋天到了,田野上,五颜六色的菊花开了,多美呀”这样的长句子。
声像一体、直观生动,巧设学习情境
智障儿童好动、好奇心强,集中注意力时间不长且容易分散,课堂上他们往往左顾右盼、交头接耳,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和学习效果。先进的视听技术手段,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可合理巧设情境,提供生动的声音和鲜活的画面,极易吸引学生注意力,唤醒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使他们乐于发言、敢于表达。
声像一体、直观生动的视听手段有助于拓宽师生、生生、生机交流的通道,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感受语言。如在《奇妙的动物世界》教学中,我一开始就创设了这样的情境:首先播放一组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然后采用电教媒体将各种动物制作成多彩的幻灯片创设情境,直观形象,生动逼真,一下子吸引了智障儿童的注意力;接着引导学生们看影像、听声音、说感受。通过电教媒体直观、真实地再现了“动物世界”的现实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将学生的交流沟通的热情激发出来,使他们在特定的真实场景中习得语言,他们从心里愿意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为下一步的教学开了个好头。
增加动感、激发兴趣,优化学习效率
智障儿童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毅力是令人忧虑的,当我们在口干舌燥、声嘶力竭地讲读课文时,他们的注意力早已被窗外的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吸引去了。因为他们时常偏离我们的教学思路和流程,就被我们斥为“课堂扰乱者”、“不服管教者”,教学效率可想而知,我们有理由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陈鹤琴先生说:“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每节课我都恰到好处地运用电教媒体,以动感的画面、精美的色彩、滑稽的卡通结合舒缓的音乐、新颖的游戏、有趣的竞赛方式,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静态的内容动态化、枯燥的内容趣味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看一看、听一听、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等形式启发、诱导学生愿学、乐学,既优化了学习效率又完成了教学目标。
更多参与、更为主动,激发学习状态
在以往的课堂上,我们只是一本教参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图,一块黑板当教具,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而在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利用文字、图片等将重点、难点醒目地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在课件中以各种画面素材向学生提供声、像、图、文等综合信息,通过人机“对话”的交互方式激发学习最佳状态,引导学生更多参与,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如我在教《狼和小羊》一课时,先让学生听录音机播放狼和小羊的故事,再利用幻灯演示,让学生看清羊先来下游,狼后来上游,为理解狼“故意找碴儿”作好铺垫,再分别让两名同学戴上头饰表演狼和小羊。此外我还精心设计了“狼扑向羊”的情景,启发学生说出“羊被狼咬伤”、“羊被人救出”、“羊被狼吃掉”等多种不同的结局。同学们都认真参与、主动配合,课堂气氛活跃,既开发了智力,又激发了他们“想学—会学—学会”的学习状态。
在教学中只要合理发挥电化教学优势,就能进一步让智障儿童学得兴趣盎然,学得扎实有效;就能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感官得到积极参与,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