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已经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优势,特别是对于今天语文教学中的知识整合和教育手段的综合容纳具有非常突出的作用。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目的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语文中有许多优美的令人心驰神往的篇目,可以借助多媒体妙趣横生的动画、形象直观的插图、优美动听的音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小石潭记》一文,我从网上搜集了大量能表现小石潭美景的图片,以古筝曲《平沙落雁》作为课文朗诵的背景音乐,制作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把小石潭这一优美的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视觉和听觉综合形象,使学生从生动、直观的画面去感受小石潭的清、幽、雅的景致,体味作者在小石潭边时那既乐又忧的心情。此课件为学生创设出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提高了教学效果。又如教学《观沧海》这首诗时,屏幕上那无边无际的蔚蓝大海所展示的壮观景色,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耳畔回绕着潮起潮落的呼啸声,立即激起了这些从未见过大海的学生的积极反应,不少学生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这样,多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质,而在激励、唤醒和鼓舞。”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能激起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接受教学,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双方乐于参与的一种充满情趣的活动。多媒体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借助语音、图像、影像、文字等媒体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感官上的刺激,使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例如《紫藤萝瀑布》一课,单凭语言文字,学生很难领会到紫藤萝的优美。因此,我事先从网上搜集了很多有关紫藤萝的文字材料、图片及视频资料,利用多媒体对其进行剪辑,制成课件,加上配乐诗朗诵。授课时,当我将这些多媒体资料展现给学生时,学生们顿时被吸引住了,他们全神贯注地听朗读,尽情欣赏紫藤萝瀑布优美的画面,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受了自然美的沐浴,产生了强烈的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能有效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开拓思维,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对那些生活阅历不深、没有身临其境的中学生讲解半天,他们也无法理解,而借助于影视形象再阅读,可以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轻而易举地感受到诗句的音韵美和形式美。在教学《化石吟》时,我用生动的画面把学生引入诗歌所描绘的远古世界,在让学生观看了化石图片资料后,学生就能很快地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同时通过复原的远古的猛犸图片,抓住时机让学生续编故事,想象“如果恐龙、猛犸复原世界将会怎样”。在多媒体动感画面的感染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迸发了,有的说:“这将是人类的劫数,是恐怖可怕的!”有的说:“人类会和恐龙、猛犸和平相处。”还有的说:“人类那时已经移居月球,把地球留给了恐龙、猛犸,并为它们还原了舒适的生存资源。”这样拓展想象,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总之,灵活运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充分体现“寓教于乐”的思想,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培养各种能力,给语文新课程教学带来了勃勃的生机。但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终归只是辅助教学,不能替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又要避免陷入盲目依赖多媒体、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误区,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多媒体教学真正发挥其独持的作用,真正成为语文教师的得力助手。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积极探索,努力寻求信息技术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