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与初三体育教学

2011-12-29 00:00:00龚文雄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10期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我们学校也在不断完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施,并加强网络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与提高,使多媒体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学科教学中,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学科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现实中多媒体教学很少能充分渗透到体育教学中,而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三体育教学中,我觉得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以往初三体育教学90%都是在室外进行,并且以前受计算机硬件条件的限制,不能很好地同体育教学实际相结合,还停留在从多媒体教室到运动场,再从运动场到多媒体教室的过程,这样几个地方的来回跑动,非但效率不高而且也很难让学生对技术动作充分理解和掌握。近几年来,随着笔记本电脑的普及,同时加上学校对体育设施的不断投入,为多媒体辅助教学创造了宝贵的条件,实现了在运动场馆随时随地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辅助教学,从而为我们初三体育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
  多媒体教学形式多样
  由于体育中考的各个项目很多动作都是一蹴而就的,如果改为慢动作示范,往往达不到示范效果,有的根本就无法完成。引入多媒体后,我们既可以用正常速度观看整体示范动作,让学生对动作的运动方向、动作线路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还能用较缓慢的速度再次观看,让学生了解动作形象、结构和动作细节,进一步强化记忆;而且还可以在观看课件时采用截取某个重要片段、放大身体某个部位等手段引导学生仔细分辨观察,为下一步实际练习时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我校体育组通过大家的智慧,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一个“实心球投掷”的动画片,实心球投掷总共包含持球、预备姿势、预摆、最后用力这几个步骤,最后用力这个步骤如果教师示范的话很难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印象,而我们组把最后用力再分解成蹬地、送髋、挺腰、甩臂、拨指、缓冲等几个连贯的动作,在每一步中都加入了失败的动作动画,并加入了一些特别的音乐,让学生一听就知道动作行不行。学生在观察画面变化的演示时,既集中其注意力,刺激感官,又能启发他们的智能,由此激发的兴趣就能长久保持,从而突出课堂教学的特点,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提高课堂质量。
  多媒体教学手段多样
  在以往,一个新的运动技能的形成,必须通过教师用精练的言语讲解技术要领,并示范动作过程,学生通过听、看来感知技术过程。这样就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示范能力,如果教师本来就不擅长这个项目或者年龄比较大,就会导致教师很难把示范动作做得很规范,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通常很多体育教师在具体安排教材时,总是只把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内容教授给学生,而把自己不擅长的项目放弃掉,这样就影响到了学生体育水平的全面发展,这种现象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有很多。
  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点是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通过画面、图片、声音等综合性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生动的、真实的形象,并引导学生发展思维,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以往的板书、口授形式则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例如在改进学生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时,由于腾空时很难做慢动作,如果用传统的示范、讲解方式即教师将完整的动作示范出来以后再进行讲解、分析来进行教学,效果是不理想的,所讲的一切都较为抽象,在视觉上不能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因此很难完全理解和掌握。如果在上课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立定跳远的整个技术动作借助教学软件,通过屏幕展示教师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图形分解,并且将文字解释出示在相应动作的旁边,结合课堂上的需要使画面重复播放、讲解,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这样,学生大脑中就能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练习起来便会更有劲、更主动。
  多媒体教学能培养学生自信
  我们可以利用下雨天或理论课的时间,用多媒体课件或者影像对初三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教师可以播放一些著名运动员刻苦训练并取得成功的电影或者纪录片,也可以剪辑一些优秀运动员在比赛前讲述自己如何放松的一些心得,还可以截取一些运动员赛场上给自己放松解压的小动作等等,通过以上的各种影视、图像、画面让初三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信,从而轻松地通过体育中考。
  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为初三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给体育教学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为此,广大体育教师应积极行动起来,加强学习,努力实践,不断探索多媒体与体育教学的最佳结合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