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

2011-12-29 00:00:00彭翠侠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10期


  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可谓身手不凡、神通广大。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并给化学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利用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化学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电化教学媒体,且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结合,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有毒有害实验教学得以安全进行
  九年级化学实验中,有些实验涉及有毒有害的药品,学生做起来比较危险,容易造成中毒。如我在教学“燃烧条件”一节时,知道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有毒,此实验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而且教师在前面演示,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看得清楚,若让学生轮流到前面观察又很浪费时间;即使勉强给学生做了,也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为了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便于全体学生观察,我改用数码相机拍下实验的整个过程,然后用多媒体播放,学生在屏幕上看到了一个放大了十几倍的实验仪器,现象非常明显。利用多媒体以后,即使是有毒有害的实验也不再犯难了,因为我可以通过网络,搜寻实验的视频,用电脑给学生们播放。这样,既改变了课上只有老师说教,学生一味听的状况,也使学生感到清晰自然,容易接受。传统的实验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相结合,增加了实验的可见度和清晰度,提高了实验效果,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利用多媒体技术,显示实验的微观过程
  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对其反应过程很难进行微观的观察与判断,但通过多媒体技术,就可以模拟实验的过程,调整教与学的关系,揭示化学变化的本质和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和探究的能力。例如,电解水的微观过程,学生很难想象,也很难理解,我就利用电脑制作出电解水的微观过程的图像,这样便可以使学生能够观察到清晰的分子分裂及原子化合成分子的过程。
  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提高创新意识
  教学中,我们只有不断唤醒学生的创造激情和求知欲望,才能激励学生不断改进实验。我在做制取氧气的实验时,收集满一瓶氧气后,试管中的药品还在剧烈地反应。我就及时启发学生:谁能帮老师想个办法,让这个实验由我控制,使实验随时发生和停止。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到实验室,按照教师的仪器准备,发挥想象并设计出制取氧气的多种方法。我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用多媒体制作了一组Flash课件,课件中展示了多种仪器,学生自己可以自由选择。因为是Flash动画,所以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选择各式各样的仪器,节省了教师准备实验的时间,使复杂实验简单化,避免了学生在实验时由于实验操作不熟练而损坏仪器的现象。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机,对学生设计的实验进行监控,随时掌握学生对实验的掌握情况。结果,学生们提出了多种方案,我对学生的方案给予了肯定。随后我让学生通过大屏幕来展示用电脑制作的下述实验。
  1.缝制一个布袋,装入二氧化锰,收取氧气完毕,用镊子把布袋取出,反应就会停止。
  2.把二氧化锰装在燃烧匙里,收取氧气完毕,将燃烧匙取出。
  3.把二氧化锰放进试管,试管口塞好橡胶塞,打一小孔,插入注射器,注射器里放双氧水,想收集气体,就从注射器里输入双氧水,反应就开始发生。停止输入双氧水,反应自行停止。
  4.把二氧化锰放进试管,试管口塞好橡胶塞,打一孔,插入分液漏斗,分液漏斗里注入双氧水。想收集气体,就从分液漏斗里注入双氧水,反应就开始发生;停止注入双氧水,反应自行停止
  学生们看到了自己设计的方案变成可操作的实验,并且能控制反应的进行。每个学生都在设计实验中得到了锻炼。如果这种创新精神能够得到体现,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兴趣,树立爱国之志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化学教材中的无形变为有形,把抽象的知识变为直观形象的实验或图示。在化学与环境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既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环境污染的危害,又可以展示通过我们的努力对环境进行保护的成果等等。遇到社会热点问题,比如神舟六号上天的过程,我都是先播放视频,帮助学生树立运用化学知识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总之,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把教师从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到新的教学理念上来,从专一的重视知识传授,转变为重视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我从实践中得出: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为我们的日常教学节省了很多宝贵时间,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