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已逐步深入到各科教学之中。将多媒体融入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其绚丽多彩的画面、生动形象的演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独特的作用。教师应该怎样利用好多媒体这一新工具,营造出和谐高效的课堂呢?
● 利用多媒体,提高新授课的质量
在新授课中,我一般采用“主体探究式目标教学”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灵活主动地获取知识。而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教学,会优化教法和学法,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趣味盎然,提高教学质量。
1.多媒体优化了“复习提问”
当需要复习的内容较多时,最好用多媒体把预习的有关知识系统、条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采用这样的方式能增大课堂的知识容量,保持学生在学习中思维的连贯,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把节省的时间用于学生学习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完成巩固性、检测性练习,又为新授的顺利进行做好了铺垫,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多媒体优化了“新课导入”
导入新课有多种方法,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口技》一课的导入中,教师通过播放视频《洛桑学艺》,让学生感觉口技的生动有趣,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同时激发他们对我国民间艺术的兴趣。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
3.多媒体优化了“研读赏析”
启发学生“研读赏析”是新授课的中心环节。而许多课文中涉及的风俗文化、历史背景是初中学生没有经历过的。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制作精美的图片、一组恰如其分的镜头等,创设一种情境、氛围,弥补学生知识或生活阅历方面的不足。
如在上《苏州园林》一课时,可以先播放介绍苏州园林的碟片,使学生的想象有了依据,思维的空间得到了拓展,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文进一步研读赏析。多媒体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形象、直观、逼真、感染力强等优点,它促使学生能更好地探求新知,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
● 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利用多媒体进行作文教学,不仅使教师克服作文教学中题材选择与资料准备的困难,而且能利用互动教学与直观教学,增加教学过程中的灵活性与趣味性。
1.运用多媒体展示写作题材,激发创作灵感
多媒体可以全方位提供发散思维的材料,使学生在课堂上身临自然、社会、历史的环境,从中寻找联想的起点、创作的灵感。
2.运用多媒体点评、修改作文,提高写作能力
多媒体以其直观性、快捷性使点评文章与修改作文变得容易。如点评文章训练,利用多媒体将文章投影到屏幕上,让学生点评并提出新见解、新观点,文章可以是课文、范文或学生自己的习作。这样的训练,既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因此,利用多媒体进行作文教学,可以训练与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 利用多媒体,提高复习课效果
在复习课中,教师适时地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利用多媒体归纳知识结构,向学生提供综合训练题,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有利于快速反馈信息,及时矫正,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地运用多媒体,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缩短教学时间,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