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11-12-29 00:00:00王学武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14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手段日趋现代化。信息技术介入学校教育,为以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提供了技术条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感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 可以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是双边活动。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而传统教学颠倒了这种关系。利用信息技术,将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联系在一起,对学生的感官进行综合刺激,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形象思维的情感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使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能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媒体融于一体,把静态、枯燥的材料融入三维空间中,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使教学更充实、形象、生动,刺激学生听觉和视觉感官,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信息技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教育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积极活动中掌握知识。例如,在教授《春天在哪里》一课时,上课伊始,我就播放春天的录像,插入《春天在哪里》的儿童歌曲。学生可自由随音乐歌唱,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走进课堂。同时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的综合作用,让学生感受春天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景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引导学生“入境”学习,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加深对课文的领悟和理解创设了良好的氛围。这是以往教师用再多的语言都达不到的效果。
  
  ● 可以充分挖掘课文中潜藏的情感
  
  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的特征就在于它的形象性和情感性。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能凭借自己的语言、动作来诱发学生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但效果却不理想。因为很多课文历史悠久,学生受年龄、时代、生活阅历的局限,凭已有文学修养很难深刻理解作者的生活或情感。如果能在课堂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这一难题就迎刃而解了。例如,我在教授《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首先详细介绍了战争的背景,然后引导学生朗读体会课文,感悟战士们的英勇无畏精神;接着播放了《狼牙山五壮士》的电影片段,使学生走进那场战争,走近英雄们,这就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随后,展现出五位壮士屹立狼牙山顶峰的英雄形象,此时,学生们通过刚才的学习和电影片段的欣赏,正情绪高昂,争先恐后地要对英烈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决心。这样,不仅很自然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完美结合起来,成为有机的整体。
  
  ● 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在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以讲为主,教学过程变成了知识的灌输过程,这种方法抑制了学生的独立思维。现在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展示知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其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地探索知识,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相信但不迷信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而不是为了向学生展示先进技术的。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要紧扣优化实现教学目标这一中心,恰当选用、规范操作、最大限度协调兼顾好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之间、教学媒体与学生认知规律之间的关系,使之有效服务于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