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多媒体在学生愉悦学习、创新学习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快速地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 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语文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多媒体以其特有的感染力与形象性,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乐于学习的心理状态,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活动中去。
如教授朱自清的《春》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轻音乐、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呼应的风景画图。学生通过欣赏美妙动听的音乐,观看风景秀丽的图画,有了如临其境的体验,好像感受到了春风柔和的轻抚,嗅到了泥土里散发出的淡淡清香……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兴致勃勃地研读课文,积极主动地学习课文内容,这样的教学设计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 化抽象为具体
多媒体所传输的教学信息具有新颖、形象、多变的特点。优化组合多媒体,发挥其形象化、具体化的优势,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帮助他们解词、析句、读段,理解文章内容。当教师在教学中碰到一些抽象的、难以让学生具体感知的文章时,便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化抽象为具体,化简单的说教为形象的感知。
例如,我在教读八年级上册《说屏》一文时,就专门在网上下载了一些屏风的图片,再加上精心设计的文字说明,学生很自然地了解了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以及它的分类、功能等相关知识,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 培养学生想象力
语文课把激活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作为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途径。古诗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物、风土人情,都是过去某个时代、某个地方特有的,因为时间的久远,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师不易讲清楚。如果利用多媒体将画面展示给学生,学生会从画面上展开联想,从而发展思维。
如李白的《望天门山》中“天门”的形象,“开”和“回”是怎样与山水联系在一起的,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问题,我通过制作“天门山”、“楚江水”、“山顶日”、“水中船”的幻灯片,帮助学生想象天门山的奇险和长江水的湍急,他们很自然地理解了“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壮丽景象。学生既能借助画面快速背诵古诗,又培养了想象力,同时学会了鉴赏诗歌的内容。
● 优化朗读教学
在朗读训练中,我们会发现有不少学生不愿举手读书,但指名让他读时,却也读得不错;有的学生在当众读书时,面红耳赤,声音根本放不开。原因很简单,怕读得不好,怕出丑。针对这一“心理障碍”,我们便利用多媒体反复播放范读录音,让他们当堂模仿练读。一段时间后,再给他们配乐录音,并与原声带进行对照。
初中语文所选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优秀作品,本身已具有吸引力,而且课堂上给学生播放的又都是著名的播音员或艺术家朗诵的配乐录音,这使得文章有一个良好的呈现方式,能够吸引学生自己去朗读,使他们不仅掌握了重音、语气、停顿等朗读技巧,提高了朗读水平,还很容易将他们带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激起他们的朗读兴趣。这样训练下来,学生体验了朗读的成功,往日的心理障碍便不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