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网络化学习中的信息超载问题

2011-12-29 00:00:00范里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14期


  ● 信息超载的含义
  
  信息超载是指个人或系统所接受的信息超过其处理能力或有效应用的情况,从而产生对信息的低分析决策能力和无形的压迫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可分以下五种情况:①无法理解特定信息,不能辨别信息的正误;②感觉信息容量过大;③不知道自己所需信息是否存在;④不知道从何处获取信息;⑤知道从何处获取信息,但不知道以何种方式获取信息。
  
  ● 信息超载的原因分析
  
  Internet是一个巨大的富含节点和链接的超文本系统,随着信息量的增加,网络日益庞大,结构日趋复杂,学生在其中航行时极易迷失方向,这是由超文本的内在特性决定的。超文本高度灵活的互联结构在给检索带来许多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程度的混乱,造成信息超载。太多的信息势必超过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和处理能力,对想要获取信息的学生极其不利。
  由于Internet上信息数量的增加并不和信息质量的增加成正比,信息来源的复杂性造成了许多无关或错误的信息在网上传播,因此影响了信息的“含金量”。良莠不齐的信息充斥网络空间,既造成了学习者合理利用资源的迷瘴,同时也是信息超载出现的可能原因。
  Internet内容博杂,小学生在利用其信息进行网络化学习的过程中,因阅读能力较低、速度较慢,学习兴趣易转移,信息加工能力不足,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思考与组织规划,无法将浏览后的信息内容组织成有效、有意义的知识概念图,进而影响其学习成效,造成系统的超载,是信息超载的主观原因。
  
  ● 信息超载对网络化学习及学生的影响
  
  通过网络化学习获取信息并非学习的终极目标,而只有真正理解信息,对其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以获得学习的预期结果,实现意义的主动构建,才是最终的目标。因此,信息超载会严重影响网络化学习的成效,给学习者带来负面影响,使其产生学习适应性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生在网络化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信息超载现象,无论是操作策略不当难以寻找信息,还是检索结果太多导致信息迷航,难以找到所需信息,这些都会导致他们在学习中的责任感逐渐降低,没有能力、动力、意识去追求任何学习目标。
  2.在超媒体环境中,学生有到处浏览的灵活与自由,兴趣迁移快、自控能力弱的小学生很容易由一个观点或学习动机引发了性质各异的另外一些观点,可能会记不住最初要探索的东西,如果定力不足,最终很难再回到学习起点,迷失在了繁杂的网络世界里,造成许多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严重影响了学习的成效。
  3.网络化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开始查询时总想获得更多的信息,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一些与自己无关的信息,然而学生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对信息的选择加工能力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过量的信息来不及处理,必然导致信息焦虑的产生。
  4.由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较低,延长了信息搜索加工的时间,容易引起注意力的分散、动机的缺失,会导致学生视力的下降,使大脑处于过度疲劳状况,进一步降低对信息综合分析的能力,严重时还会引起头晕、烦躁、厌食等症状,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 信息超载的对策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应该逐步养成学生的信息技术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避免过量信息的干扰,使之能较好地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1.加强文献检索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通过以文献检索为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把开启信息资源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可以从学校图书馆开始学习初步的资料查阅知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掌握一些文献的查询方法和各类工具书的使用方法,会制作信息卡片,帮助他们树立自学意识,提高对图书馆的应用能力和信息检索的能力,改善封闭性的学习方式。
  2.提高学生计算机运用水平,切实加强计算机运用能力及其他各种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学习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掌握开启网络大门的金钥匙。让学生学会合理应用搜索的策略,在查询和挖掘网络环境中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时,要注意培养学生信息鉴别的能力,告诉他们网络信息并非绝对正确,引导学生学会筛选和学习有效的信息。
  3.通过速读训练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是一种高效的读书方法,是一种“去粗取精”式的阅读。通过训练,学生可以掌握从文字中迅速全面获取有用信息的科学方法。在短时间内初步熟悉所给的材料,并能对资料进行扼要的叙述。掌握快速阅读的能力,是提高网络化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
  4.以传统文本阅读能力为基础,培养超文本和超媒体阅读能力。首先,培养学生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文本中知识与信息只能按线性结构来排列,因此,阅读与检索的速度和效率有着不可逾越的界限。而网络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文本单一的线性结构,展示出全新、高效的超文本阅读与检索方式,知识间的联结不再是线性的,而是网状的,可以有多种联结组合方式与检索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电子书刊,适应超文本阅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接触从抽象化的文字扩展为图像、声音、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的“超媒体”阅读,通过近乎“全息”的跨时空阅读方式,使阅读和感受、体验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效率。
  5.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心理辅导工作。针对由信息超载带来的网络心理问题,学校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也势在必行,并显得尤为重要。在认真研究学生网络行为的基础上,强化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情感的交流,多开展协作学习和集体活动,采取尽可能多的有效措施弥补网络高科技的缺憾,同时可借助计算机进行网上心理健康教育。
  对付信息超载,教师还需要在网络化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设计网络学习活动;以面对面的方式和使用异步联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与教师相互作用,尽最大的可能避免信息超载,使学生尽情遨游在网络世界,充分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学习革命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