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网络聊天、博客空间等工具,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网络;数学教学
网络的到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给人们带来巨大方便的同时,也让很多家长担忧:年少无知的孩子会不会受到网络不健康内容的诱惑呢?我们如何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让它成为教学的辅助者,成为育人的工具?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尝试着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巧妙借助网络资源优势,改进教学。
● 聊天工具提升学习兴趣
即时通讯工具的应用,让世界变得更小。据腾讯官方网站统计,超过6亿人已经通过个人即时通讯注册,在线人数已突破2亿,每2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是腾讯QQ的用户,每6个中国人里就有1人正在使用QQ聊天工具。面对这么庞大的队伍,我们应如何应对?
现在的孩子是信息技术运用的宠儿,他们对网络无师自通。家长、教师一味限制,只会适得其反。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大禹治水─“疏”的策略,在“洪水”还没到来时,先修好河道,做好“疏通”的准备。为此,我主动教孩子们运用QQ聊天工具,再加他们为好友。节假日,我会利用QQ聊天工具和孩子们交流思想问题,学业问题,甚至是家庭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师生关系亲密了许多,我感受到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孩子们也体会到老师的“爱”。网络聊天工具的使用,让我体验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无穷乐趣。
● 博客空间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网络教育资源不仅可以改变过去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而且可以建立起一套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索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2006年,在教师远程培训活动中,我们注册了自己的工作室,没想到,这方小小的博客空间竟成为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突破学习重、难点的乐土。
1.博客引领课前预习
在重点课时授课之前,我会把预习案发到博客上,把需要在课堂上解决的重、难点知识,通过自学小提纲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借助网络,把自己的收获、疑惑,或是建议以实名的方式留言。我获得了学生的第一手学习情况,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长方形、正方形特征》一课,我在博客上先设置了这样的预习案:
(1)在自己家里找一找,看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
(2)再比一比这些长方形和正方形都一样大吗?
(3)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不同?用自己的工具量一量、折一折……研究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点。
孩子们把课堂延伸到家庭,学习的氛围更加自由,他们或是自己研究,或是和家人一起探讨,或是和同学一起合作,既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又增进了感情。网络为学生自主探究和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搭建了舞台。
又如,《周长的认识》一课,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是难点,课前我在博客上先上传了一个Flash课件,让学生自己去点一点,玩一玩,在玩中体验:小蚂蚁运动会上,马拉松比赛的距离就是小蚂蚁绕树叶边线一周的长度,从而突破了教学中孩子们对“边线”、“一周”等数学名词的认知困难。
2.博客激活复习课
练习课、复习课是孩子们不太感兴趣的课型,反复练习让聪明的孩子厌倦,而基础差的孩子又得不到提升。因此,我尝试利用博客提升练习、复习的效率。
在《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练习课上,我的教学重点是明确运算顺序,对如何在综合算式中正确使用小括号等方法进行引领,并通过典型分析强调需要注意的问题。这样练习的量大大减少,重、难点等知识也得到了概括。接下来,孩子们会利用课余时间来到博客,点击“习题集锦”,选择基础型、拔高型和智慧型中自己感兴趣的题自由练习。第二天返校时,再在课堂上统一改正。这样的做法,既提高了学生对做题的兴趣,又大大节约了时间,真正打造了高效课堂。
● 网络资源拓宽学生视野
21世纪的人才培养是多元化、开放性的,学生需要更宽阔的学习视野。网络资源的介入,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提高了学生在学习时间和空间上的自主性。利用网络搜索查找资料无疑是一种直接获取知识、增长见识的渠道,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中,经常遇到一些教师、家长都难以解决的问题,使用网络搜索就成为更有效的方法。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我经常安排学生调查、研究,通过使用百度知道、贴吧等搜索,实现资源共享。
在讲授《1000以内数的认识》时,有这样一条信息:成年人有206块骨骼,有639块肌肉。细心的孩子立刻问道:“老师,难道大人和孩子长得不一样?那儿童有多少块骨头呢?”我一时不知如何解答,但我很快提出了解决方案,让学生到网上搜一搜,看看儿童和成人到底有什么不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班的学生简直就成了一个个“无底洞”,永远有想探究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预见,学生带着这么浓厚的探究兴趣,在未来的学习中,他们的视野一定会越来越宽阔,综合能力会越来越强。
网络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面对网络不能一味地逃避,教师、家长应该共同引导,积极利用网络资源优势,使网络成为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优势平台,以此推动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