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课堂的信息技术应用

2011-12-29 00:00:00陈红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15期


  信息技术是基于系统化教学的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从以下几方面优化课堂教学。
  ● 激发学习兴趣,创造良好学习氛围
  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主要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选用合适的多媒体,如电视、录像、幻灯、投影等,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利用直观教具可以将需要学习的知识具体形象、生动活泼、新颖有趣地表现出来,为感知、理解、记忆创造条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适应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以英语教学为例,在课前可以放一段英文歌曲给学生听,让他们在听觉和知觉上做好准备,同时也能让他们学会几首简单的英文歌曲。这样,学生容易对学习英语产生浓厚兴趣,有了兴趣,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就会调动起来,英语课堂中的“听力难、写作难”也就会变成“听力易、写作乐”了。
  ● 明确教学目标,提高目标达成度
  在课堂上,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明确学习目标,然后以直观、形象、生动的课件串连起整节课的各个环节,并借助学案和各种互动活动完成各环节任务。
  例如,在地理课上,利用电子白板投影可以增加图的用量和文字的输入量,根据需要还可以使图形任意变换大小,改变虚实,有利读图、填图、图文转换,提高认识,发展思维,少花时间,多学知识。特别是对一些无图而又枯燥无味、需要死记硬背的概念,如果能够采用一定的图像帮助理解,则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深挖教材,把握重难点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施教之功,贵在得法。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才是决定学习结果的直接因素,教材、媒体等一切外部条件虽然重要,但都只是影响学习的间接因素。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规律设计课件,提炼教材中的“快乐因素”与知识点巧妙结合,进而设置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同时,适时合理运用多媒体,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 启发交互,发挥学习主动性
  教育的艺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