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的难点,激活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语文教学改革。
● 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学科既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学科,又是培养学生情感的学科。努力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积极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是语文学科的重要任务。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形声并茂的特点创设真实情境,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主动地学习,增强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运用多媒体能够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中情感的体验,在动之以情的基础上晓之以理。例如,我在教授《江畔独步寻花》时,就采用了多媒体的声像手段:伴着一阵悠扬婉转的笛声,在屏幕上出现了美丽的锦江,卡通导游绘声绘色地介绍着诗人杜甫身居草堂,在春光烂漫时独自散步寻花的经历和感受,而后屏幕呈现江畔花枝繁茂、蝶舞莺歌的景象。此时,播放诗歌朗诵录音,伴随着字正腔圆的诗歌朗诵,学生感受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学生陶醉在美丽的画面中,愉悦情绪处于高度亢奋状态,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调动,很快就感悟到诗中优美的意境。
● 激活思维
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思维,这是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
从教育心理学中我们知道,少年儿童都有在自己喜欢的生动情境、有趣活动中易于接受主观形象事物的心理特点。多媒体的声、光、色、形能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激发兴趣,从而使学生展开思维,进行分析、抽象、概括等认识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应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一进入课堂就有乐学的欲望;愿意通过与多媒体的交互式对话,接收多媒体提供的信息资源,经过思考和理解,决定自己下一步的任务。例如,我在教授《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迅速区别事物的细微差别和发展变化前后的不同特征,用多媒体放映了小蝌蚪找妈妈的一段录像。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蝌蚪变青蛙的各个阶段的不同特征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 突破教学难点
文学作品往往饱含着感情,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常常要通过对形象的感知、引发来进行联想和想象,从而理解内容的深层意蕴,把握字里行间的缕缕情丝。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体会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产生如临其境的真切感受,运用多媒体,创设符合教学要求的情境,是最好的办法。例如,我在教授《丰碑》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切感受当时的特定环境,利用多媒体出示红军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爬雪山的行军画面,再配以富有感染力的解说辅助教学,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条件的恶劣、战争的残酷,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激起了情感上的共鸣,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更能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效率不断得以提高,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极大地优化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