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让语文课堂如虎添翼

2011-12-29 00:00:00盛春梅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15期


  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让语文课堂更加生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和优美的画面中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动感十足的语文课堂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他们感性地认知语文、体会语文的无限魅力,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因此,如何借助信息技术上好语文课,让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服务,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如何应用现代技术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真切感受“动态”的语文教学,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些这方面粗浅的看法。
  ● 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
  传统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比较有限,多媒体教学则表现了高度的优越性。如在苏教版九年级《飞红滴翠记黄山》的教学中,我将搜集的黄山风景图片与课文文本结合做成课件,在学生做好预习的情况下,适时展示黄山奇峰、黄山古松、黄山奇石、黄山云雾、黄山日出的图片,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了黄山奇峰的奇特;黄山古松的姿态各异,生命力顽强;黄山奇石的奇形怪状;黄山云雾的轻盈飘忽;黄山日出的瑰丽、壮观、辉煌,学生在瞬间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情绪高涨,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将信息技术整合于语文教学,能使学生直观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我觉得,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就是要让学生爱上语文,让学生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能力和智慧,以进一步推动他们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运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感染效果,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语文知识内化为审美能力与人生智慧。
  ● 提高课堂效率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单凭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不利于把较大的信息量传递给学生,而现代的语文课应该是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形式新颖、富有创意的教育活动。例如,在2008年结合汶川大地震的一次作文教学中,课前我在网上收集了大量的图片资料,精心制作了课件,整个PPT课件有64张幻灯片,每张图片都配上文字说明。在“夜曲-神秘园”背景音乐的渲染下,学生们被画面所感动,一个个泪流满面,特别是,他们看到结语中写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多难的民族,中国人民曾历经沧桑,饱受磨难。然而在灾难面前,中华民族始终展现出无比的坚韧与顽强,中国人民也从来没有被任何困难击倒。2008,中国挺住!”学生们的心灵被震撼了,他们在接受心灵洗礼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大了语文课堂的信息容量,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大大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如在苏教版九年级《故乡》教学时,关于小说的人物形象,我让学生主动探究、尝试合作学习。通过对少年闰土、中年闰土的外貌、动作、对“我”以及对生活态度的变化进行边回答边由学生现场制作成PPT,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而且能把人物形象理解得更透彻。这样的训练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探究中掌握了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自然这样的语文课堂肯定会是有效的课堂。
  ● 防止过分依赖现代信息技术
  语文教师应注意文本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舍本逐末、脱离课本,也不要让文本变成被画面音像肢解的知识拼盘,一定要扬长避短,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教师还要注意避免因运用现代技术造成师生之间距离拉远、难以深入沟通交流的弊端。传统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授课情况改变教法、思路,其灵活性有目共睹。可语文课件一旦设计好,程序就不能随便改变,教师成了“播映员”,主观能动性大大降低,师生的互动受到阻碍。所以,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必须将它与有效的传统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根据课堂需要合理运用,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总之,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真的可以让语文课堂如虎添翼。使用得当,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而且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传授更多的教学内容。但是,如果运用不当或者过分地依赖现代信息技术,有时会适得其反,甚至影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既要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同时也要把握好语文课堂教学以文本为主的理念,力争把语文课上得既生动又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