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设计的本质是寻找解决方案
PowerPoint是演示文稿制作软件,其制作的幻灯片多用于演讲、展示、培训、报告、讲座等场合的演示。PPT课件是演示又不是演示,因为课件不仅仅是为了演示。用于课堂教学的PPT课件绝不是仅用来呈现教学信息的,更不是实现“教材搬家”、“教案搬家”和“黑板搬家”的手段。关于课件的定义有多种,普遍认同的概念是: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定义中强调了教学活动结构和界面的设计,可见课件重在“设计”两字,课件设计应该是找寻和解决实现教学目标、辅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本质上是为帮助学生认知、理解、记忆和掌握教学内容提供解决方案。
PPT课件设计包含了信息呈现形式设计、素材设计和技术设计,信息呈现设计是优质PPT课件的重要方面。多数人一想到设计,便认为那是表面的东西、是形式,而课件应该实用,为教学服务。但是,真正的设计远不止于此。约翰•戴多•鲁利在《创造之禅》一书中写道,“我们会从呈现中吸收营养,就像我们从食物中吸收营养一样。”优秀的信息呈现设计能让人心情愉悦,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能促使学生的思维更有创意,能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对学习、好奇心、创意思维以及提高教学效果等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所以,课件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如何看待我们的解决方案和所要传递的信息。教师应该像设计师那样,从终端用户的角度出发,最有效地解决问题。优秀的设计能改变世界,优秀的课件设计能改变教学。
● 课件之美在于简约
在教室里,大多数的课件这样重复出现着:剪贴画、闪动的GIF格式动画、杂乱的文字、模糊的图片、凌乱的布局……无法通过课件有效地传递信息,或者是内容太过杂乱拥挤,根本不能作为有质量的教学材料。页面上过多的内容无助于教学,不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的要点,过多的文字或图片会迫使学生不得不在众多的信息中找寻关键的内容,导致最严重的结果就是学生放弃这种找寻。
课件设计首要的是找到组织教学信息的方法,组织教学信息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简约。简单就是美,这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也是人类最普遍的审美观。通过简化幻灯片页面,展示事物之美,诠释有利信息,用最清晰的方式传达出教师所要表达的信息,让学生以最容易的方式阅读和理解。
1.信噪比最大化,页面清晰简洁
信噪比是指幻灯片上相关内容与无关内容的比率,信噪比越高,页面越简洁。页面上过多的内容会造成学生认识上的理解困难。幻灯片上的内容力求清新明了,应尽可能避免使用削弱主题、干扰视觉的装饰图片、符号、标记和复杂背景等。举例来说,一般情况下表格的边框要细,而且颜色要淡,或者干脆去掉表格的边框;去除文本框和形状的边框;除非实在必要,一般建议去除行前的项目符号。
图1为原幻灯片,图2为修改后的幻灯片。将图1、图2对比可以看出,修改后的幻灯片去除了占据近1/3页面的背景,删去了人物和文字下方的修饰性图片,调整了行间距,人物图片也更加清晰,文字色彩更加简单。由于减去了一些干扰信息,页面显得简洁美观,主题突出。
2.内容最小化,信息精简科学
文字是呈现教学信息的主体元素,它不仅是教师传递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PPT课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书本搬家、文字堆砌,上课变成了读PPT;还存在着文本口语化、语句啰嗦等问题。幻灯片页面上的文字内容过多,会让人感觉到窒息,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从而阻碍信息的接收。学习的过程也是对信息接受、存储和提取的过程,信息的呈现方式会影响学习的效率。所以,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认真钻研、理清思路、概括提炼,简明、清晰、有条理地用PPT展现给学生,使学生一目了然。笔者建议,一张幻灯片上呈现一个教学环节或一个概念、一个观点、一个问题、一组相关题目;问题要简明扼要,指令要清晰准确;教学内容提纲挈领,旨在强调重点、要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结论要高度概括,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少用整段的阐述,剔除干扰核心内容的语句和词语,传递最关键的信息,繁琐的陈述往往会迷惑思想、扼杀理解。教师要善于提炼关键词句,以关键词引起学生清晰而有力的注意。
3.信息图表化,形象呈现知识关系
知识内在关系呈现形式单一、模糊是PPT课件存在的又一个主要问题。大多数教师在呈现知识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知识间的内在关系,即使是充分考虑了也不能以合理的视觉形式有效呈现,大多以横向或纵向排列关键词句的方式来组织信息,运用箭头、大括号或者不同文字颜色来体现知识间的并列、递进、对比、循环、包含等多种关系。采用可视化信息或者说信息图表化(通常说法就是图解)把知识关系通过各种视觉符号和文字相组合,以简洁、科学的视觉形式完成知识内在关系的传达,易化对于各种关系的知觉推理,能使教学信息更清晰简洁,知识间的内在关系更加形象突出,易于学生识记、分析和理解。
PowerPoint具有的SmartArt图形是一种信息和观点的视觉表示形式,可以帮助教师快速、轻松、有效地传达信息。SmartArt图形具有并列、递进、对比、包含、循环、分类等多种布局模型,可以帮助教师轻松绘制维恩图、组织结构图等。SmartArt令人惊讶的特性之一是可将已有的列表立即转换为图形。
同样的内容使用SmartArt图形后显得更为简洁美观,知识要点间的关系清晰,制作的时间也节省不少,图3为原幻灯片,图4为使用了SmartArt图形后的幻灯片。
教师在使用SmartArt图形呈现视觉形式时要考虑几点:一是要表现什么样的知识关系,根据不同的知识关系选择合适的图形布局;二是由于文字量和形状个数能影响SmartArt的最佳外观,因此要精简文字,如果文字较多,会分散图形的视觉吸引力,使这种图形难以直观有效地传达信息;三是根据背景和风格在“设计”功能区快速选择合适的颜色模型,也可以在“格式”功能区选择形状样式,利用形状填充、形状边框、形状效果调整图形形状。虽然在PowerPoint中很容易将列表转换为图形,但不应因此而转换每个列表,滥用SmartArt图形,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困惑,从而失去其功效。
要设计出一个优秀的视觉作品,依靠PowerPoint现成的SmartArt图形模板是远远不够的,使用不当也很容易走入歧途。教师可以从SmartArt 图形的设计中汲取灵感,运用“形状”中的线条、基本图形和标注工具画出富有创意的视觉图形。一些研究PPT的论坛和资源网站中可以下载现成的PPT模板,其中有很丰富的图示模型,稍作选择和修改就可使用。
4.背景简单化,突出演示信息
背景往往是教师设计课件前首要考虑的东西,好像课件如果没有背景就不成其为课件一样。合适的背景固然能渲染教学氛围,为课件增色不少,但事实上大部分课件正是因为背景使用不当导致无法做到页面简洁清晰、统一、和谐,严重干扰学生阅读,于无形中影响了教学效果。背景的选择应以页面纯净、文字突出为首要原则。
课件背景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主题类,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图片,烘托主题,渲染氛围,此类背景在语文、英语、地理和历史等文科中居多;二是装饰类,为达到修饰美化之目的,或者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轻松活泼的图案作为背景;三是色彩类,为使页面明朗悦目不显单调,直接以色彩填充背景。图片作为背景时,画面尽量简洁淡雅,避免出现图像和纹理占据整个页面、让文字无处安放的情况,一般以图像位于一侧或一角较为适宜;以色彩作为背景时,要考虑视觉的舒适度和教室明暗度,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推荐深色背景(黑、深蓝、灰等)配白色或浅色文字;反之,浅色背景(淡绿、浅蓝、白色等)配深色文字视觉效果会更好。实践证明,白底黑字和灰底白字是最令人舒服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