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刘宗凡 广东省四会市四会中学
嘉宾:
刘树明 广东省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
陈鸥辉 湖南省株洲市二中
罗新河 湖南省浏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刘宗凡:奥数现在已经成为过街老鼠,大家对信息学奥赛又如何看呢?
罗新河:信息学奥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竞争和表现的平台。通过信息学奥赛,调动了广大青少年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使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在课外接触和学习计算机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参加信息学奥赛更是为优秀的学生提供了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陈鸥辉:纵观这几年辅导的学生,出于功利的目的参加信息学奥赛的还是占主流,如果完全去掉功利的目的,纯粹依靠兴趣与爱好要求学生利用空余时间参加信息学奥赛,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是不太可能行得通的。不过从今年新入校的高中生起,信息学奥赛已经开始削减其功利性,全国联赛只带有自主招生的优势,全国竞赛保留了加20分的条件。过于功利的学生可能会放弃信息学奥赛,有兴趣爱好的学生可能会缩减投入搞奥赛的时间,从而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高考科目中去。
刘宗凡:在取消高考保送和加分以后,信息学奥赛到底何去何从,我觉得陈老师的观点还是过于悲观了一点。起码从目前参加NOIP的报名人数来说,并没有一个明显减少,部分省市甚至有所增加。
刘树明:我个人的观点是,信息学奥赛应该既属于精英教育,又属于因材施教的素质教育,奥赛的开展有利于挖掘和培养计算机科学界的精英人才,有天分的学生参加奥赛学习,不但对他们的计算机编程能力有很大帮助,同时对他们个人思维能力的提高以及科研能力的培养都有非常大的裨益。没有功利性以后,肯定会有些学生退出,但学有余力而对计算机编程感兴趣的学生是会坚持下去的。另外我觉得,如果要将信息奥赛去功利化,更应该是引导他们写一些能与生活相关联的程序或者软件,让学生真正喜欢上编程,而不纯粹是抽象的一个算法,当然算法也重要。
罗新河:信息学奥赛获奖给学校增加了荣誉。因为全国信息学奥赛是规范的、严密的、严谨的,是高层次、高水平的比赛,学生获奖是可信的。因此,如果某学校的学生能在奥赛中表现突出,取得好的成绩,则是对学校教学水平很好的肯定与宣传。信息学奥赛为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普及做出了重大贡献。所以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应该还会支持奥赛继续发展下去。
刘树明:现在的信息学奥赛存在一些不足,我觉得最好能在竞赛中引入一些企业级的开发平台,让学生的精力投入注重在算法思考方面,没必要在全世界都使用机械化的高科技生产工具的时候,仍然要求我们的学生使用刀耕火种的模式写程序。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直接引用VC++开发平台,让学生看到非常形象的图形界面,对他们理解指针、指针的指针、链表、树等抽象的数据结构帮助也非常大。
刘宗凡:信息学奥赛的改革那是任重而道远的事了。大家对信息学奥赛还有哪些具体的建议?
陈鸥辉:当学生真正开始投入到信息学奥赛的学习中,题海战术可能是每个学生必经的过程。尤其是一些比较经典的题库中的习题,如USACO中的习题,在www.nocow.cn上不但提供了翻译,而且有相关的各种题解,是适合参加信息学奥赛的学生的学习之地。另外,在www.tyvj.cn与www.rqnoj.cn两个在线评测题库中都有大量的习题及中学生的相关讨论。只有能够将学过的算法灵活地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时,算法才能真正被学生掌握并运用,学生才有可能在此算法的基础上触发灵感有所创新。
罗新河:我国著名的题库还有北大的题库(http://poj.org)和浙大的题库(http://acm.zju.edu.cn/onlinejudge/)。这些题库里基本上是英语试题,需要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才能看懂。大量的ACM选手都是在这里切题的。
陈鸥辉:我在这里也谈一下语言的选择。如今信息学奥赛支持三种编译器:fpc(Pascal语言)、gcc(C语言)与g++(C++语言)。大家普遍认为,Pascal比C/C++更容易入手。从这几年带奥赛的经验看,Pascal语言最大的优势是其编译环境提供了强大的排错跟踪功能,对于初学者来说确实是一个值得依赖的选择,但随着学习者编程水平的提高,学得好的学生普遍又转向C/C++语言。经过权衡,我个人认为与其用Pascal语言过渡,不如直接从C语言入手开始教学生,C语言是功能强大的结构式语言,它本身也是强类型语言,而且语法比较灵活,允许学生编程有较大的自由度。同时,C语言又是C++的前身,学好了C语言,再转C++就非常容易了。
刘宗凡:语言的选择确实不容易,因为它们各有优劣。不过我认为,算法思想才是奥赛中最重要的。所以我们也不用过于纠结到底使用哪种语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不变应万变才是可行之道,期待广大的信息技术教师都能投身到信息学奥赛辅导中来,给学生的成长插上一对飞翔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