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

2011-12-29 00:00:00贺军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15期


  ● 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北京市为八年级下学期)的教学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对当代世界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单元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上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下启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和冷战的开始。本单元内容分三部分学习,即二战的爆发、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本课以欧洲为中心叙述了二战前夕、二战初期以及二战的扩大化。本节课学习前两个阶段的内容。
  ● 学情分析
  我校初二年级学生大多形象思维活跃,喜欢尝试新技术,并且初步掌握了探究历史问题和现象的方法,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有浓厚的兴趣,但他们对“二战为何会从局部战争演变为世界大战”了解得较少,对“绥靖政策”的内容几乎一无所知。
  针对学生的认知困惑,本课采取问题探究与教师讲述相结合的方式,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制作动态形势图,师生共同探究,理性分析英、法、美等国实施绥靖政策的原因、实质和后果。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二战的爆发等史实;通过共同探究,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英、法、美对德国吞并奥地利的态度,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以及丘吉尔的演讲等历史材料的分析,初步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讨绥靖政策的危害,明白“对待邪恶势力,决不能姑息养奸、助纣为虐”。
  ● 教学重、难点
  重点:慕尼黑阴谋。
  难点:绥靖政策的实质。
  ● 教学资源
  教材、交互式电子白板。
  ● 教学过程
  课前2分钟,播放以二战重大史实为主线的教学短片,营造学习氛围。
  (一)导入新课
  师:二战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对英国首相丘吉尔谈起,他正在给这场战争起一个名字,丘吉尔回答:“TheUnnecessary War(不必要的战争)”(电子白板演示)。他认为如果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决策不当,致使德、意、日侵略势力迅速膨胀,这场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那么,战争为什么没能避免呢?战争爆发后,相关各国又如何应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板书)。我们把本单元内容分为三部分:二战的全面爆发、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今天学习第一部分——二战的爆发。
  (二)讲授新课
  1.走向大战
  为了让学生形象了解德国对外扩张的情况,本课利用电子白板展示动态形势图,再现二战前和二战初期德国迅速扩张的过程(如下页图1)。
  设计意图:直观、形象、生动的课件能够鲜明地再现历史。动态形势图很好地演示了战争进程,便于掌握知识,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有,动态形势图还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英、法、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实质和恶劣后果。
  教师指图讲述希特勒侵略扩张(进军莱茵非武装区,电子白板演示)及英、法等国的态度。
  师:希特勒上台后吞并的第一个国家是谁?
  生:奥地利(电子白板演示)。
  师:德国吞并奥地利时,英、法、美等大国的态度如何?(电子白板课件出示材料)
  生:英国表示“完全理解”,法国表示“赞同”,美国则“默认”,英国宣布“承认德国吞并奥地利”。
  师:哪位同学能到讲台前来把材料中的关键词划出来?(请一位学生到电子白板上划出关键词,展示自己的认知成果,其他学生观察、思考、评价)
  师:英、法、美的纵容,给希特勒吃了定心丸,使他的侵略野心进一步膨胀。1938年9月,他锁定了下一个侵略目标,这个目标在哪里?
  生:捷克斯洛伐克。
  教师电子白板演示捷克斯洛伐克的重要地位及慕尼黑阴谋。
  师:英、法等国为什么要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电子白板演示两则材料)。
  生:德国想要吞并周边国家,英、法不想卷入战争,用牺牲捷克安抚德国。
  师:我们把这种牺牲他国利益安抚侵略者的政策叫什么?
  生:绥靖政策。
  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绥靖政策的实质(电子白板演示):纵容、姑息侵略者,牺牲他国(小国)利益,谋求自己的安全。
  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
  师:绥靖政策产生了什么恶劣的影响?
  生: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加速了战争的来临;极大地削弱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
  师:(电子白板演示)张伯伦沉浸在和平的幻觉中,他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事实给予张伯伦之流绝妙的讽刺——希特勒占领苏台德区,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教师电子白板演示图片,师生就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时的情景进行对话。
  师:这个条约签订的影响是什么?
  生:对苏联来讲,没有首先卷入战争,赢得了备战时间;粉碎西方大国“祸水东引”的阴谋;对德国来讲,避免东西两线作战,解除了后顾之忧。但是,它使战旗西指,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同样属于绥靖政策。
  教师点评、纠正。
  2.战争的爆发
  (1)德国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1939.9)。
  师:(电子白板演示)德国为什么要首先占领波兰?
  生:从地理上看波兰处于德国的半包围之中,成为嘴里的肉——不吃不快!因此,希特勒下令“永远消灭波兰”。而波兰又与苏联接壤,占领波兰就有了进攻苏联的跳板。从战略角度考虑,波兰和英、法是盟国,德国处于法、波之间,而波兰实力不如英、法,所以希特勒决定先攻占波兰,然后再解决英、法。
  设计意图:运用电子白板,可启发学生从地理位置、战略角度等方面进行思考。
  师: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作为盟国的英、法再也无路可退,9月3日对德国宣战,二战全面爆发。绥靖政策彻底破产。
  教师在电子白板的形势图上,手绘德国进攻波兰方向的箭头,边画图边讲述德国进攻波兰的历史。
  师:德波战争的结果如何?为什么波兰会迅速灭亡?(电子白板展示图片、史料)
  生:波兰落后。以骑兵、大刀、长矛对付德国的机械化部队(飞机、坦克、机枪),其结果可想而知。(利用电子白板展示“静坐战争”、“奇怪战争”使得波兰人民孤军奋战)这是绥靖政策的继续。
  师:(电子白板演示)面对当时欧洲这块蛋糕,希特勒先从哪里下嘴?(如图2)
  
  生:西欧。
  设计意图:将问题设计得更加形象,通过电子白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作出判断。
  (2)法国投降(1940.6.22)。
  师:法国是著名的世界强国,怎么这么容易就投降了?(电子白板手绘图形)
  生:战术落后。
  设计意图:教师在电子白板形势图上,手绘马其诺防线等图形,形象地再现了历史。
  教师电子白板链接《德国入侵西欧》示意图。
  (3)不列颠之战(1940.7~10)(电子白板链接视频)。
  师:丘吉尔对待纳粹德国发动的战争是什么态度?我们来共同感受一下丘吉尔的演说。
  师:从丘吉尔的演说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坚决抵抗纳粹侵略的决心;忠诚和勇气;英国放弃了绥靖政策,坚决抵抗……
  师:在丘吉尔的领导下,希特勒占领英国本土的狂妄计划破产了,对英国的战争止于英吉利海峡。(利用电子白板课件出示地图)
  设计意图:利用电子白板课件可以清晰显示从英、法对德实行绥靖政策到德国占领西欧、法国投降、英国遭到德国毁灭性轰炸的全过程。
  ● 教学反馈
  ◇利用电子白板课件拖拽年代到相应地区或国家的位置(在《德国法西斯的扩张》形势图的旁边给出一些活动的重要年代,请学生拖拽这些“年代”到相应的位置)。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希特勒扩张的轨迹,巩固所学知识;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展示了出来(如图3)。
  
  ◇电子白板课件把绥靖政策及其影响的图片、资料进行了很好的归类(如图4)。
  ● 课后延伸
  利用校园网论坛开展网上研讨活动(如图5)。
  ● 教学反思
  ◇本课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辅助教学,其强大的交互性,辅助师生很好地实现了本课教学目标。尤其是动态形势图的使用和互动的体现,把交互向互动进行了提升。动,不仅是操作,更重要的是学生思维的“动”,师与生、生与生都在“互动”,很好地体现了课程的生成性,这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次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促进了互动。通过“人板”互动,实现学生的群体互动、触发所有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只是对“电子白板的兴趣”,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学生互相启发,更容易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在互动合作探究中,从共同生成问题升华到共同生成课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我认为,任何技术平台都是为教学服务的,不能为使用技术而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交互性强大,对于本课来说,不但有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提高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也起到了一定作用,适宜本课教学。
  
  点评
  历史课,尤其是战争题材的历史课,不像其他课程那样,可以重复与再现真实过程。贺老师利用多媒体技术,特别是电子白板技术,在课堂上生动地再现了那段错综复杂、跌宕起伏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源和过程,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课堂的交互在形式上有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师生与教学内容的交互等,本节课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互动技术,将二战的发展制成了“动态形势图”,展示了战争的进程和细节变化,利用多种交互方式,很好地体现了课程的生成性。在教学过程中,贺老师在分析战争根源、理解战争危害、避免战争发生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使学生不仅知道了“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了“为什么”,避免了在历史课程中死记硬背历史事件的毛病。课程中利用电子白板的托拽技术化解难点,利用互联网络延伸课堂内容,实现了技术与内容的统一,方法与手段的统一,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贺老师严谨的教学设计、精炼的教学语言,也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如果在教学设计中加入设计意图,能够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背景作出理论层面的分析,可能会更好。